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7月21日,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執政聯盟慘敗,自民黨與公明黨合計僅得46席,低于維持多數所需的50席。
過去數十年掌控權力中樞的自民黨,竟在參眾兩院雙雙失守,在日本政治史上,這樣的劇本從未上演。
與此同時,另一場更大的風暴悄然醞釀,特朗普信口開河,要在8月1日前拿下美日關稅協議,日本若不妥協,將面臨25%的進口關稅壓力。
那么問題來了,自民黨為何會突然大?。渴泼€能坐穩首相寶座嗎?
2145萬人提前投票,創下歷史新高,這種熱情并不是希望,而是憤怒,這是日本民眾對通脹的不滿,對無能政府的失望,更是對執政黨的徹底反感,最終投射在一張張選票上。
而在自民黨內部,也早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失利,今年6月又在東京都議會敗北,一連串的打擊讓石破茂的支持率跌至谷底,僅為20.8%。
在選舉結果出爐后,自民黨內原本貌合神離的派系,此刻紛紛露出獠牙,麻生太郎一錘定音,表示不會再支持石破茂繼續執政,高市早苗公開批評,準備再次挑戰總裁之位,岸田文雄也在暗中活動,謀求重返權力之巔。
麻生太郎
更令政壇震驚的,是參政黨的異軍突起,這個被稱為“日本特朗普”的極右翼政黨,從原先的1席一躍增長至14席,勢頭驚人。
黨首神谷宗幣靠著社交媒體迅速走紅,一句“日本優先”激起千層浪,贏得了大量年輕人和網絡群體的支持。
他們反對全球化,排斥移民,主張強硬外交路線,其綱領與特朗普的“MAGA”幾乎如出一轍。
這股“民粹+民族主義”風潮,正在撕裂日本社會,老百姓對傳統政治的信任已然崩塌,極端聲音卻趁勢崛起。
在這場政治風暴中,石破茂卻始終拒絕辭職,他在7月21日凌晨的記者會上稱,現在正是國家最需要穩定的時候。
他自認為肩負責任,希望拖延時間,謀求與在野黨達成某種妥協,甚至放棄黨魁之位,只保住首相寶座。
但時間已不站在他一邊,8月1日是美日關稅談判的最后期限,留給他的選擇不多,特朗普政府步步緊逼,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市場、購買美產農產品和汽車,日本如果不同意,將立即面臨25%的懲罰性關稅。
談判桌上,石破茂面對的是一個毫不留情的特朗普,他曾公開發推文,稱“日本必須做出更多讓步”,還暗示美軍基地問題也要重新審議。
石破茂試圖以國家尊嚴回應,卻換來談判七次無果的尷尬,他強調“不能屈服于威脅”,但日本國內早已炸鍋,核心CPI連續三月超過3%,大米價格翻倍,普通民眾叫苦不迭,而政府的回應卻總是慢半拍。
如今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1.3%,財政負擔如山壓頂,工資增長卻遠遠跟不上物價,經濟焦慮籠罩著整個社會,在這種背景下,石破茂的“穩定優先”,聽起來更像是一種逃避,而不是擔當。
更危險的是,如果石破茂下臺,接任者將不得不在美日談判上,立刻做出回應。
但如果是高市早苗若上臺,中日關系恐將面臨重大挑戰,她早在2025年4月就竄訪臺灣,會見賴清德,并公開主張“日臺國防合作”,立場極為親美、反華。
如果由她執政,日本極可能在臺海問題上與美國更緊密捆綁,對中國構成新的安全威脅,而岸田文雄雖相對溫和,但政治基礎薄弱,恐難在美日談判中與特朗普抗衡,極可能被迫讓步,換取表面穩定。
這一切,都將深刻影響中日關系的走向,中國不僅要密切關注日方政局變化,更應加強與日本在野黨的接觸,拓寬外交渠道,防止極端勢力掌控話語權。
失去參眾兩院多數席位的自民黨,正面臨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過去被稱為“1955年體制”的長期一黨獨大模式,如今已是風雨飄搖,多黨制呼之欲出,政局動蕩恐成新常態。
這不僅是一場選舉的失敗,更是一次政治信仰的崩塌,過去日本人習慣于穩定、保守、按部就班,如今卻開始擁抱激進、變革、挑戰舊秩序。
而這一切變化,正在悄然改變整個東亞的政治格局。
信息來源:
2025-07-21 08:57·環球網 日媒: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黨內“大佬”麻生太郎想要把石破茂拉下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