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烈日炎炎,很多人恨不能不穿衣服,因為實在太熱。坐著不動都可能冒汗,如果運動一下,更是汗流浹背,汗水打濕的衣服濕噠噠地粘在身上,讓人十分不舒服。
近年來,速干衣在網上流行起來,號稱吸汗速干。那么,速干衣真的有那么神奇嗎?到底是“智商稅”還是愛流汗人群的“福氣”?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一解析。
網絡截圖
什么是“速干衣”?
速干原理是怎樣的?
速干衣就是利用具有特殊物理結構(如異形截面、毛細管道)的疏水性合成纖維(如滌綸、尼龍)或其混紡面料,通過芯吸效應和單向導濕設計,實現快速將皮膚汗液吸收、擴散并蒸發到空氣中,從而顯著縮短衣物干燥時間,保持穿著者干爽舒適的功能性服裝,它廣泛應用于運動、戶外、旅行等容易出汗或需要衣物快速干燥的場景。
速干衣能夠實現快速干燥,主要依賴于以下三個核心原理的協同作用:
1.疏水性纖維材料
速干衣主要使用合成纖維,如聚酯纖維(滌綸)、尼龍(錦綸)、聚丙烯纖維等。這些纖維本身具有疏水性,吸濕率很低,不能或極難大量吸收汗液。因此人體汗水(液態水)就不會被纖維吸收并鎖在纖維內部,汗水主要停留在纖維表面或纖維之間的空隙里,為水分快速移動和蒸發創造了基礎條件,這也與吸濕性強的棉纖維(會將水分吸入纖維內部并膨脹)形成鮮明對比。
2.毛細效應、潤濕梯度結構、仿生蒸騰效應
毛細效應是水分在織物內部實現定向傳輸的關鍵。速干面料通常采用特殊的結構設計,例如異形截面纖維,纖維截面不是圓形,而是十字形、Y形、溝槽形等,這種形狀增大了纖維的表面積,并產生了微小的溝槽通道;或者雙組分纖維/異形紗線,利用不同疏水/親水性能的材料組合,或者利用紗線結構產生內外層壓力差。
這些設計在纖維之間或單根纖維的溝槽內形成了微小的毛細管,根據毛細管原理,液體(汗水)會自發地從較細的毛細管(通常對應皮膚接觸的內層或高壓區域)向較粗的毛細管(通常對應面料外層或低壓區域)移動,也就是從身體一側向外層擴散。這能有效地將皮膚表面的汗水“泵”到面料的外表面。
除了毛細效應,還可以通過梯度潤濕結構來實現材料的吸濕速干性能。這個的原理是利用材料內外層纖維親疏水性的不同,設計材料的潤濕梯度結構。例如內層疏水(排斥水分)、外層親水(吸附水分),水分在疏水層驅動下,定向傳遞至親水層,從而達到加速干燥的效果。
另外,還有仿生蒸騰效應。比方說,模仿植物葉片的分層多孔結構(如毛細管半徑遞減、數量遞增),利用內/外層潤濕性差異產生的壓力差加速水分蒸發,從而實現其吸濕速干性。
電商平臺截圖
3.增大蒸發面積與加速蒸發
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都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將一小捧水直接撒在桌子上,可能它一個小時內都干不了。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些水抹勻、攤開,不到幾分鐘它就會迅速地干燥了。這是因為水分的蒸發速度除了溫度外,蒸發面積的影響因素也很大。
汗水從毛孔中分泌出來,出現在皮膚上后,呈現一顆水珠的樣子,它的蒸發面積并不夠大。但前面我們提到,速干面料有著非常強的“毛細效應”,汗液被毛細作用輸送到織物外表面后,會均勻攤開成薄層,這便大大增加了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能讓汗水蒸發得更加快。
另外,合成纖維本身不含水(不像棉會吸飽水),水分主要附著在纖維表面,因此蒸發阻力小,在氣流(風)或體溫作用下也能快速蒸發到空氣中。
總的來說,速干衣的工作原理是一個協同系統:疏水纖維確保水分不被鎖在內部;毛細效應、潤濕梯度結構、仿生蒸騰效應等主動將汗水從皮膚表面(內層)輸送到面料外層;增大蒸發面積與加速蒸發(通過纖維形狀、面料結構、網眼設計、親水處理等),讓輸送到外層的水分能夠迅速擴散成薄膜并蒸發到空氣中。這三個原理共同作用,使得汗水能夠快速離開皮膚、被輸送到衣物表面并高效蒸發,從而保持穿著者的干爽舒適。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挑速干衣
注意這 3 點才不踩坑
1.看材質
優選“功能性纖維”,這類面料耐洗,性能持久。
慎選“后整理型”,靠助劑浸泡實現速干,洗十幾次效果就衰退了。
2.認準國標
我們國標測試面料的吸濕速干性有兩個標準,一個是GB/T 21655.1-2023《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1部分:單項組合試驗法》,另一個是GB/T 21655.2-2019《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2部分:動態水分傳遞法》。
GB/T 21655.1-2023(以結果方式來判斷):滴一滴水到面料上,看一個小時后干燥了多少。
GB/T 21655.2-2019(以擴散速度、浸濕半徑等作為評價指標):在面料上滴一滴水,檢測水滴擴散出了多大的蒸發面積。(這種方法的檢測速度比較快,但是蒸發面積大并不一定就等于它干燥速度就越快,因為干燥速度還可能受到面料的厚度和結構等其他因素影響。)
大家在選購速干衣的時候,可以看看是否有這兩國標認證。只要測試結果通過了其中任一一個,商家都可以宣傳有吸濕速干功能。
3.透氣性 > 防潑水
一些號稱“防潑水”的速干衣,實際是在外層涂了拒水劑,雖然防小雨,但嚴重影響透氣性,出汗后反而更悶。除非戶外登山需要,日常運動選輕薄透氣型更實用。
什么場合適合穿?
什么場合不適合穿?
很多人穿速干衣不僅不覺得干爽,反而還感覺悶熱不透氣,那大概率是穿著的場景沒選對。
1.適用場景:多汗場景
跑步、登山、騎行、旅行、高溫天通勤等易出汗場景,我們皮膚分泌的汗水多,呈現液態形態,汗水一旦吸飽和后很難干燥,速干衣能強化速干效果。
2.不推薦場景:靜態辦公或冬季單穿
干燥無汗環境,速干衣的舒適度不如棉。另外,速干衣的薄層化纖結構導熱系數高,無汗液蒸發的時候,反而會加速體熱散發,簡單來說就是不保暖。
看到這里,你對速干衣心動了嗎?還有更好的消息是,為了滿足消費市場的豐富需求,其實紡織服裝行業還開發了不少具有復合功能的速干衣,例如抗皺、涼感、抗菌、防曬等,讓速干衣的穿著體驗更好,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
好了,速干衣的介紹今天就先到這里了。炎炎夏日,你愿意試試速干衣嗎?
策劃制作
作者丨科普中國新媒體
審核丨宋立丹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 產業研究部咨詢工程師
策劃丨鐘艷平
責編丨鐘艷平
審校丨徐來 張林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