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標志著氣溫將持續升高,天氣進入盛夏高溫模式。很多人為了感覺更涼快,除了空調、風扇、冷飲等“夏日標配”,在穿衣上會傾向于選擇淺色系衣服,有人甚至覺得穿得越少越好,真的是這樣嗎?
淺色衣服并不一定涼快
為了尋找真相,曾有人做了這樣兩個實驗↓
實驗一
中午12點,將三件衣服掛在晾衣繩上,每件衣服上都放一支溫度計。
5分鐘后,紅、黑衣服溫度計顯示已超40℃,而白色衣服顯示溫度為38.7℃。
這么來看,穿淺色衣服確實比深色衣服更涼快?別著急!我們繼續往下看:
實驗二
室外溫度約為32℃的情況下,將衣服平鋪到草席上,陽光曬20分鐘。
結果紅色衣服上的溫度計顯示數字最低,為36.5℃。白色、黑色衣服的溫度計顯示數字分別是37.1℃和36.9℃。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發現:
在短時間內暴曬,白衣服最涼快;
長時間暴曬則是紅衣服更涼快。
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當我們直接暴露在炎炎烈日下時,如果室外的溫度比人體高,熱量就會從空氣傳到人體,這時,穿白色衣服會使我們受到的熱輻射程度降低,也會感覺更涼快。但由于白色衣服吸收紫外線的能力較差,時間一長,溫度會更高。相較之下,紅色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因此,在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時,穿紅色衣服不但更涼快還更防曬。
夏天是不是穿得越少越好?
關于穿衣多少的問題,難道穿得多會比穿得少還涼快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物體的溫度比周圍環境的溫度低時,物體就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當物體的溫度比周圍環境溫度高時,物體會向外輻射熱量。
夏天不一定穿得越少就越能防暑,只有在人體表溫度高于外界時,皮膚才能向外散熱。
如果氣溫達到或超過人的體溫時,皮膚不僅不能主動散熱,相反,皮膚還會從外界吸收熱量,讓體溫上升,變得更易中暑。
所以,少穿衣服并不一定會更涼快哦。想想炎熱熱帶地區的服飾,很多人并不是赤膊上陣或是短袖短褲的,反而是穿寬松長袖的大袍,遮蓋住全身,就是為了防止皮膚從外界吸收更多熱量;同時,外面的風吹到寬松的長袍內,能迅速躥遍上下,產生煙囪效應,促進空氣流動,將身體散發出的濕氣一掃而去,讓人感覺更加涼爽、舒適。
夏天應該穿什么材質的衣服?
如果以上兩個誤區你都中招的話,別灰心,關于衣服的材質問題,或許大部分人的選擇是正確的。
為了便于汗水的蒸發,夏天應該穿吸濕性和透氣性較好的衣服,而不同質料的衣物吸濕能力和透氣性能是不一樣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
絲綢:在眾多衣料材質中,絲綢親膚性最好,最輕薄,能迅速散熱,是適合所有人選用的夏季避暑衣料。不僅如此,蠶絲還可以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人的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
棉:棉質衣物吸濕性和透氣性能也很好,夏日穿著可以讓肌膚變得清爽。
亞麻:亞麻材質衣物孔隙大,透氣性和吸水性也比較好。
夏季很多漂亮的衣服是用化纖面料合成的,他們樣式多變,絢麗多彩,很受年輕一族尤其是愛美女生們的喜愛。但化纖布料吸水性和透氣性都不太好,夏日穿著難以讓人體的汗液通過衣物蒸發散熱,因此穿著會很悶熱。
加之合成纖維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混入單體氨、甲醇等對皮膚刺激較大的化學成分,容易誘發過敏和多種皮炎。
所以,從衣服材質上看,絲、棉、麻等天然纖維是夏季穿衣的最好選擇。
你夏天穿什么樣的衣服最多呢?
一起來留言區討論吧~
圖片來源于千庫網及網絡
綜合自新華社、科普中國、新華網
整理:程 前
編輯:畢揚靜
責編:顏文彬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