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做強國內大循環重點政策舉措落實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針對性部署。會議指出“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系統清理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合理限制”“匯聚政策落實的合力,加快破解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卡點”等,進一步提速經濟發展與內需潛力釋放。
皮卡是典型的政策型市場,著力破除對皮卡車不合理的城市通行限制,將有效打通汽車消費升級的重要通道,激活更大的市場潛力。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讓長久以來在車管政策方面存在爭議的皮卡有了進一步加大解禁力度的契機,那么,目前皮卡還有哪些政策束縛呢?
一、年檢束縛
當下,皮卡已全面邁向乘用化與高端化,外觀設計媲美SUV,內飾舒適性遠超老舊車型,品質在先進技術加持下更顯可靠耐用。在使用場景上,皮卡也徹底打破了單一工具屬性,成為集家用、多用途、休閑于一體的全能車型,滿足消費者對多元化戶外生活的追求。然而,在質用趨同乘用車的背景下,皮卡卻仍被劃歸貨車類別,執行嚴苛的年檢政策,10年內每年一檢,10年后半年一檢,這與乘用車的寬松標準形成巨大落差,顯著增加了用戶的時間負擔和使用成本,成為一項亟需破除的不合理年檢束縛。
二、報廢束縛
更為突出的是15年強制報廢規定的束縛。在乘用化驅動下,皮卡細分出商用、乘用、玩樂三大品類,使用強度差異巨大,除了商用皮卡依然聚焦重載之外,用于日常通勤或休閑玩樂的皮卡產品基本與乘用車無異,15年期滿時車輛狀態往往極佳,強制報廢無異于變相的資源浪費與經濟損失,更導致了皮卡的殘值率暴跌。相比之下,同屬法規的“60萬公里”引導報廢政策更為合理,破除僵化的15年報廢門檻是國產皮卡的當務之急。
三、高速路權束縛
在高速公路上,皮卡同樣面臨使用窘境。即便作為家庭座駕出行時,皮卡在高速公路上依然面臨貨車身份的限制:最高時速被限制在100公里/小時、無法在快車道行駛,且不能享受節假日免費通行的便利。目前,自駕游日益成為國民休閑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國產皮卡在動力、安全性、舒適性及戶外適應性上已經實現多維度升級,非常契合旅行需求,然而,這些脫離實際的條款卻限制了向往戶外探索的皮卡用戶出行,甚至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欲望。
四、進城束縛
在行業內外的持續推動下,曾制約皮卡市場的最大政策壁壘——進城限制已取得顯著突破。截至2022年底,公安部數據顯示全國97%的地級以上城市已基本放開皮卡進城,“解禁”成為主流趨勢。然而,政策松綁的步伐仍不均衡:北京作為核心城市維持嚴格管控;陜西、貴州、浙江等省份雖推行“全省解禁”,實際覆蓋范圍卻未能真正實現全域,留下政策缺口;而在上海、昆明等重要城市,管理部門則多采取“限時、限路段通行”等有條件放寬的方式,在釋放皮卡潛力與緩解城市擁堵間尋求有限平衡。這意味著,皮卡的路權解禁在廣度上與深度上仍然存在落差,距離徹底突破政策藩籬、全面賦予其與乘用車同等的城市通行權尚需精準發力。
總結:
當前,國內皮卡市場的發展仍受困于多重政策壁壘,這些束縛不僅抬高了用戶使用成本、抑制了消費意愿,更阻礙了皮卡從生產工具向多元化生活載體轉型的市場潛力釋放。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系統清理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合理限制”并“破解國內大循環堵點”,皮卡政策松綁也需納入議程,推動年檢、報廢、高速路權等限制性政策放開,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打通汽車消費升級的關鍵堵點,使皮卡這一承載創新與自由精神的車型真正融入消費新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