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第五年,五年破局,交通筑基。2020年成都都市圈藍圖繪就,打通區域“經脈”的核心戰略錨定交通互聯互通。如今,“兩環三射”骨架加速成型,天府大道全線貫通,如同一根根強勁的動脈,推動成德眉資四城同頻共振。“1小時通勤圈”,如何跑出融合“加速度”?一起來看。
上周,首班“成眉便民快巴”從眉山東坡區發車,一路駛向成都天府廣場。快巴巧妙串聯起三蘇祠、東坡水街、寬窄巷子、杜甫草堂等文旅地標,11.8元的票價為兩地市民提供了跨城出行的實惠新選擇。
眉山市民 穆女士: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價格又便宜,出行更是方便快捷了。
眉山,是成都都市圈最早開行跨市域公交的城市。2018年,連通眉山視高與天府新區的T50公交開行。如今,它已成為成眉兩地間客流量最大的跨市域線路之一。
環天智慧科技營銷總監周京京,每周有2到3天往返于眉山總公司和成都業務片區之間。T50成為了她的出行的首選。
眉山市民 周京京:時間上和我開車沒有多大的區別,總共的價錢也就是5塊錢不到。另外還有就是安全性,我可以在公交車上處理很多工作。
50多分鐘后,周京京在成都西博城站下車,無縫換乘地鐵18號線。她的通勤方式,是成都都市圈五年來公交一體化的生動注腳。
眉山市T50公交線路組長 李興成:基本上是車車爆滿。現在我們改了臨停公交的形式,比原來還要節約10多分鐘。
從2018年T50首發,到如今17條跨市公交線網縱橫交錯。放眼整個都市圈,跨市域公交日均客流量由2019年的1.2萬增長至2.6萬人次。
往返兩地,如在一城。上午10點半,正在新驊光資陽工廠巡檢的李祉龍接到成都總部開會的通知。很快,他踏上開往成都的地鐵。
1個半小時后,李祉龍抵達位于成都金牛區的企業總部,會議準時開始。100多公里的跨城跋涉,像市區通勤般便捷。
新驊光醫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 李祉龍:很多的員工現在已經選擇2到3天,他可以從資陽到成都回家一次。比起通地鐵之前,每周甚至每半個月回家一次頻率是高了許多的。
延伸的軌道交通,最先消融的是人才壁壘。成都溫江人喻堃在2024年底加入新驊光子公司時,正是這條“動脈”的開通給了他決心。
四川每舒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喻堃:專業的技術人員是很稀缺的,在沒有地鐵之前,如果你要在成都往這邊(資陽)招,別人不愿意。開了地鐵以后,我可以在我的招聘信息上寫明通勤時間,就打消很多人的顧慮。
作為成都都市圈開通首條跨市域軌道線路,軌道交通資陽線S3自2024年9月開通以來,已累計運送超838.46萬人次,日均客運量為3.05萬人次。繼S3線后,成眉S5線、成德S11線已全面開工,預計2026至2027年投運。
既是通勤之路,也是引才之路,更是產業之路。2024年9月通車的天府大道北延線,是成德同城化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沿著天府大道北延線一路向北,就來到了德陽廣漢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
這個緊靠三星堆景區的小村莊,近期迎來了今年暑期研學高峰。研學體驗的游客主要來自于成都,天府大道北延線開通之后,從成都到三星村的時間距離縮短了20分鐘。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負責人 梅寒嬌:從6月底我們就進入到了旺季,單天接待量可以達到4、500人。
三星村幾公里外的同花社區,毛肚火鍋飄香,這是不少成都游客返程前必“打卡”的最后一站。
德陽廣漢市向陽鎮同花社區黨委副書記 謝波:從天府大道北延線直達三星堆博物館、研學基地,之后再到我們這里吃火鍋、體驗農耕文化,最后再從社區出入口上北延線回成都。現在很多游客都是類似的“一日游”的安排。
同花社區所在的向陽鎮毛肚火鍋以“新鮮”遠近聞名,成都市場上的牛肉、牛雜等,有三分之二都來自向陽。而天府大道北延線里,就藏著毛肚“保鮮”的秘密。
廣漢市鑫陶一家園林火鍋城總經理 陶鴻武:我們的新鮮牛肉每天晚上11點鐘從屠宰場運往成都,原先走成綿高速要花1個多小時,現在走天府大道北延線的話可以節約半個小時左右,時間越短肉越新鮮,運輸成本越低。
交通紅利,正加速轉化為區域發展的“真金白銀”。眼下,成都都市圈內,“兩環三射”加速構建、“四網融合”縱深推進,“1小時通勤圈”已成現實,支撐日均跨市客流超68萬。區域經濟同頻共振的脈動,愈發強勁。
原標題:融合之路 跑出四城“加速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