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鄒市明的豪言壯語猶在眼前:“我上拳臺,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理解中國拳手。”
2025年,44歲的鄒市明再次站上拳臺。這一次,卻不是為了榮譽,也不是為了情懷,而是為了還債。
他不是不想體面地“躺平”,而是現實不允許。7年時間,賠光至少2個億,從奧運冠軍到“中年返貧”,鄒市明用親身經歷詮釋了那句話:“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很多人對鄒市明的印象,還停留在“奧運拳王”“世界金腰帶”的光環里,但現實是,他早已不是那個在拳臺上風光無限的英雄,而是一個在商場上摔得鼻青臉腫的“創業失敗者”。
2016年,鄒市明退役后,和妻子冉瑩穎一頭扎進創業浪潮。他們不是小打小鬧地開個拳館,而是直接在上海黃浦江畔搞了一個占地1.8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相當于兩個半足球場那么大。
里面有拳擊館、健身房、咖啡館、酒吧、餐廳……應有盡有,高端大氣上檔次。
聽起來很厲害,但問題來了:他們既不懂經營,也不做調研,只靠“情懷”和“夢想”撐起了一個商業帝國的幻覺。
選址花了兩年,但沒人去研究周邊有沒有足夠的人流量,更沒人思考拳擊這個小眾項目是否具備商業變現能力。結果就是:月租金百萬,員工幾十號,但除了第一個月盈利,其余時間都在虧。
疫情一來,徹底雪上加霜。為了維持運營,鄒市明夫婦只能不斷往里砸錢,直到最后,房子賣了、包包典當了、積蓄賠光,只留下一套自住房。
你以為賠錢就完了?不,鄒市明還上演了一出“職場霸總”的荒誕劇。
他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帶著兩個保鏢、拎著空空如也的公文包,一臉“我是老板我最大”的架勢。開會時拍桌子、吃飯時訓員工、健身時對著沒歸位的器械拍視頻,發工作群狂懟……
最離譜的是,他一邊想當“嚴厲老板”,一邊又想當“知心大哥”,搞得員工既怕他,又不知道該怎么跟他相處。整個團隊就像個“草臺班子”,毫無章法。
更讓人無語的是,2019年他當選上海市拳擊協會會長,結果協會會議在他拳館舉辦時,現場混亂得像菜市場:臺簽臨時貼、來賓沒水喝、空調熱得冒汗、主持人話筒沒電……員工扎堆圍觀,毫無秩序。
這不是辦會,這是“大型翻車現場”。
說到底,鄒市明的失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他是一位偉大的運動員,但不是一個合格商人。他不懂市場、不懂管理、不懂風險控制,卻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沖進商業戰場。他以為“情懷”能撐起一切,結果被現實狠狠打臉。
他和妻子冉瑩穎的創業組合,也像極了“理想主義情侶”的翻車現場:一個負責夢想,一個負責執行,但兩人都缺乏商業思維。冉瑩穎后來在直播間崩潰承認:“都是我想法太多。”
可問題是,想法再多,沒有執行力、沒有調研、沒有風險意識,也只是空中樓閣。
如今,44歲的鄒市明,再次站上拳臺。有人說這是“炒作”,有人說這是“賣慘”,但他自己卻說:“我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讓別人理解中國拳手。”
這話聽著有點“雞湯”,但放在他身上,卻顯得格外真實。
他不是不想體面,而是現實太殘酷。他不是不想退場,而是債還沒還完。他不是不想休息,而是生活不允許。
他不是失敗者,他只是輸給了認知、輸給了時代、輸給了自己的一腔熱血。
鄒市明的失敗,給所有“跨界創業”的明星、運動員、公眾人物敲響了警鐘:你不是不能創業,但你得先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畢竟情懷不能當飯吃,名氣不能當資本,熱情更不能當經驗。
沒有調研、沒有團隊、沒有風控,只靠一個IP和一腔熱血去創業,就像讓一個不會游泳的人跳進大海,結果只能是嗆水。
鄒市明的故事,不是一個勵志的逆襲,而是一個關于認知、選擇與現實的沉重寓言。
他賠光了2個億,但他沒有放棄。他44歲再戰拳臺,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活下去。他不是在“表演奮斗”,而是在真實地面對生活。
我們不鼓勵盲目創業,但我們可以為每一個在生活面前不低頭的人,點一個贊。
鄒市明,加油。你不是失敗者,你只是還沒贏回來。
#鄒市明#拳王創業失敗 #中年返貧 #認知之外的錢 #創業警示錄 #體育人跨界 #拳臺再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