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持續兩年多,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層層加碼,試圖切斷其經濟命脈。然而,印度卻憑借低價進口俄油、高價轉售歐洲的策略,賺得盆滿缽滿。如今,北約和美國的制裁大棒直接砸向印度的“錢袋子”,莫迪政府終于忍無可忍,祭出強硬反擊——不僅警告北約“別搞雙重標準”,還搬出中俄作為后盾,向美西方“反將一軍”。
一、北約施壓,印度“錢袋子”遭威脅
7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稱,若烏克蘭沖突50天內未結束,將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實施二級制裁,甚至加征100%關稅。7月17日,北約秘書長呂特在美國國會進一步施壓,點名印度、中國和巴西,要求三國停止進口俄油,否則將面臨“非常嚴厲”的次級制裁。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系列威脅直接戳中印度的經濟命脈。據俄新社7月18日報道,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85%以上依賴進口,其中俄羅斯原油占比長期維持在30%以上,2025年上半年更是高達35%。由于美歐對俄油制裁“明緊暗松”,印度得以低價大量進口俄油,再高價轉售歐洲,賺取巨額差價。若美國真的實施次級關稅,印度每年可能損失上百億美元,莫迪政府絕不可能坐視不管。
二、印度“火力全開”:警告北約+搬出中俄
面對北約和美國的步步緊逼,印度這次沒有選擇妥協,而是罕見地“火力全開”。
7月17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蘭迪爾·賈伊斯瓦爾直接警告呂特,稱“在此問題上勿奉行任何雙重標準”,并強調“保障居民的能源需求是新德里的首要任務”。印度石油部長辛格·普里也迅速跟進,表示即便美國實施制裁,印度也能從伊朗、委內瑞拉、巴西等國進口石油,并指出“包括加拿大在內的一些國家正在提高產量”,甚至暗指特朗普的威脅“是為解決問題”。
莫迪(資料圖)
更關鍵的是,賈伊斯瓦爾還搬出中俄,稱印度可能重啟中俄印三邊合作機制,“在適當的時候宣布三邊機制會議的具體時間”,以此向北約施壓。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已透露,俄方正與中國、印度商談恢復三邊合作機制,俄外長拉夫羅夫也對合作持樂觀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也明確表示,中俄印合作“符合三國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地區乃至全球和平、安全、穩定與進步”。
三、印度為何突然“硬剛”北約?三大原因揭曉
印度此次強硬反擊并非偶然,背后有三重核心考量:
1.經濟利益是核心驅動力
歐洲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盡管美歐對俄油實施制裁,但印度趁機以低價大量進口俄油,再高價轉售歐洲,賺取巨額差價。若美國真的實施次級關稅,印度每年可能損失上百億美元,莫迪政府絕不可能坐視不管。
2.執政根基受到威脅
莫迪雖在2024年成功連任,但印人黨失去了議會多數席位,國大黨正猛烈抨擊其外交政策“脫軌”。若此時因北約威脅切斷俄油進口,莫迪政府將成為國大黨的“政治靶子”,執政地位岌岌可危。
3.俄印關系不能崩
美印雖在推進十年期國防框架協議,但俄羅斯早已對印度“親美”不滿。若莫迪為討好美國徹底倒向西方,俄印關系將嚴重受損,甚至影響印度在美俄之間的戰略平衡。
俄羅斯石油(資料圖)
四、印度的反擊將如何影響全球格局?
印度的強硬立場讓美國和北約的制裁計劃面臨失效風險。特朗普和呂特的威脅本意是逼印度站隊西方,結果卻逼得印度加速向中俄靠攏。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已透露,俄方正與中國、印度商談恢復三邊合作機制,俄外長拉夫羅夫也對合作持樂觀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也明確表示,中俄印合作“符合三國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地區乃至全球和平、安全、穩定與進步”。
若印度徹底倒向中俄,美西方主導的制裁聯盟將出現裂痕,甚至可能引發更多“全球南方”國家效仿。歐洲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數據早已表明,北約成員國仍是俄能源的主要買家,如今印度也加入“反制裁”陣營,美西方的制裁效力將進一步削弱。
五、結語:印度“反將一軍”,美西方霸權再受挑戰
印度這次“不忍了”的底氣,既來自經濟利益的現實考量,也源于執政穩定的政治需求,更離不開中俄撐腰的戰略支持。美國和北約若繼續施壓,只會把印度推向對立面,最終損害的是自己的全球影響力。這場圍繞俄油的博弈,或許只是美西方霸權衰落的又一個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