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食的萬千滋味里,齊云山南酸棗糕總帶著一股特別的山野氣——酸甜里裹著深山的清冽,韌滑中藏著點時光的溫吞。很多人都熟悉那口滋味,卻未必知曉其背后的江西齊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有著怎樣從深山作坊到行業標桿的壯闊歷程。
初創:老廠房里的山野味道
故事得從1958年說起。在森林覆蓋率高達88.3%、后來被譽為“中國南酸棗之鄉”的崇義縣,“齊云山”的前身“崇義縣食品廠”正式成立。彼時的小廠揣著對地方資源的熱望,一頭扎進50余種野生植物與農產品的開發中:白酒的醇厚、水酒的清冽、桃梅李干的果香、九制陳皮的回甘,再到餅干糕點的酥脆、醬油豆豉的咸鮮……在計劃經濟的浪潮里,這些帶著山野氣的產品攢下了第一批老主顧,讓小廠房里飄出了屬于崇義的獨特味道。
破局:改革浪潮中的生死突圍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地,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受制于舊有經營體制,崇義縣食品廠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快節奏,產品銷量下滑、效益銳減,到1986年已淪為營業收入不足五十萬元的小作坊,員工人心惶惶,企業徘徊在倒閉邊緣。
1986年,劉志高接過廠長的擔子,成了這場“救廠之戰”的領頭人。他深知,守舊沒有出路,必須在本土資源中找到破局點。1997年6月,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為關鍵轉折——51名在職員工共同出資收購工廠,建立起現代治理結構。產權的明晰像一劑強心針,讓員工從“打工人”變成“主人翁”,為創新突圍注入了內生動力。
突圍:南酸棗糕的橫空出世
經過深入調研,劉志高的目光最終落在了崇義深山那幾乎無人問津的野果——南酸棗身上。這種野生果實酸甜本味濃郁,蘊藏著南酸棗多酚、天然果膠、膳食纖維、野果VC等數十種營養成分,兼具風味與健康價值。卻因果肉薄、質地黏糊,熟了就掉、常溫下難保存,未經加工時酸澀感明顯,長期“養在深閨人未識”。
1992年,他帶著團隊反復試驗,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將野生南酸棗去皮取肉、制成果漿,再經低溫烘干,終于首創出韌滑酸甜的齊云山南酸棗糕。這款凝聚著山林靈氣的產品一經推出便驚艷市場:入口先酸后甜的層次感征服了消費者味蕾,“天然營養”的屬性契合人們對健康的追求。1997年,它成為國內果糕食品中最早一批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且至今連續28年保持這一榮譽,從而奠定了齊云山“天然綠色健康”的品牌基因。
迭代:從一塊糕到一個家族的味覺創新
南酸棗糕的成功,并未讓齊云山停下創新的腳步。隨著消費需求的多元化,企業不斷拓展產品邊界,構建起覆蓋不同場景、不同人群的南酸棗食品矩陣。
在經典款基礎上,零添加、減糖、低糖等健康型產品呼應低糖族消費需求;椰果、百香果、生姜、芒果、藍莓、白桃、檸檬、榴蓮等多口味系列,讓傳統野果與各類熱門水果碰撞出時尚滋味。更具突破性的是品類創新:2021年面世的南酸棗粒系列,陳皮/紫蘇的香與南酸棗果肉完美融合,迅速成為備受青睞的超級單品;南酸棗凍融合蒟蒻Q彈與南酸棗鮮果的酸甜,以0脂肪、真果肉的特點切入健康棗凍賽道;還有南酸棗高纖夾心軟糖、南酸棗凝、果蔬糕等多元系列產品,讓一顆野果衍生出無限可能。
深耕:技術筑就的產業護城河
從源頭到終端,從技術到標準,齊云山用持續創新構建起不可替代的競爭力。
種質資源的“基因銀行”:
2016年,國內首個“南酸棗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在齊云山創立,如今已系統收集400余份種質資源、覆蓋13個省市,其中果用南酸棗新品種達27個,成功培育4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良種,拿下十余項植物新品種權。這不僅讓崇義的南酸棗從“野生資源”變成“戰略資產”,更成為產業升級的“基因庫”。
全產業鏈的技術突破:
2014年,國內首個“江西省南酸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齊云山,同年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1998年國內首項“野生南酸棗樹人工嫁接”技術突破,到機器自動剝皮、核肉分離、果漿機械過濾提純、蒸汽自動烘干、全自動枕式包裝等全流程智能化裝備的應用,齊云山創造了十余項“行業第一”。與南昌大學合作的“南酸棗產業化關鍵技術和裝備創新與應用”項目,更獲2020年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讓南酸棗加工從“手工坊”邁入“智能工廠”時代。
航天技術賦能農業創新:
2023年,一批南酸棗種子搭乘神舟十六號飛船完成空間誘變實驗,如今在崇義試驗田茁壯成長。這些“太空苗”在太空環境里,種子的特性可能會變得更好,有望培育出果實更大、營養更豐富的新品種 —— 航天與農業的碰撞,為南酸棗品質提升注入新動能。
標準與品牌的雙重護城河:
憑借深厚技術積累,齊云山主導制定江西省南酸棗地方標準,成功申報 “崇義南酸棗糕”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2年成為該標志唯一授權使用企業。2023年,“崇義南酸棗糕制作技藝” 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價值達13.18億元。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它先后摘得“中國馳名商標”“江西名牌產品”等重量級榮譽,一步步站到了行業前頭,為品牌筑起堅實護城河。
共生:一顆野果的鄉村振興密碼
齊云山的成長,從來不是孤軍奮戰。在崇義的深山里,一條“企業+基地+農戶”的共贏鏈早已根深葉茂。
自1998年起,通過“三包”協議(包種苗、包技術、包收購),齊云山的3.8萬畝南酸棗種植基地輻射5000余戶農戶,年增收達3600萬元;每年1.5萬噸的野生酸棗收購量,讓6000余戶農戶年均增收超萬元。從“野果換不來錢”,到如今“一顆酸棗能致富”,南酸棗成了名副其實的“脫貧果”“振興果”。
這種“產業強則農戶富”的正循環,讓齊云山不僅是市場贏家,更成為鄉村振興的實踐者。2024年,企業員工超千人,多數是本地人,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溫暖承諾。
唱響:南酸棗食品新征程
南酸棗的逆襲,讓我們讀懂:要想成功,就要矢志不移地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從1958年30人、營收不足五十萬元的小作坊,到如今年產銷超4億、員工上千人的現代化企業,齊云山的67年,是一部“把山野資源變成黃金產業”的勵志創業史。
齊云山與野果南酸棗的故事還在續寫。在未來的新征程上,我們期待齊云山能不忘初心,繼續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對品質的執著、對責任的擔當,讓南酸棗的酸甜滋味飄向更遠的地方,讓“把山野資源變成黃金產業”的傳奇,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來源:江西齊云山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陳雨軒
審核:李功怡
審簽:楊曉斌
總監制:李啟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