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冬琪
來源 | 于冬琪商業筆記
最近一年多,我接觸到的大多數企業,普遍都跟我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如果要說生意上,哪些行業最難。
與房子相關的,伴隨著房地產交易的下滑,大概率在所有行業中最難。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相比去年下降12.9%,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下降17.1%。
2025年一季度中國房地產精裝修市場新開盤項目同比下降38.9%,市場規模同比下降42.1%。
而家電行業,因為需求與買房高度相關,哪怕有國家的扶持,也沒有那么景氣。在國補、以舊換新的政策支持下,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家電市場零售金額為6144億元,仍然同比下滑0.2%。
直到一個多月前,我認識了兩位方太的小伙伴,我本以為他們日子應該也不好過,但后來才知道,這幾年方太生意增長倒還算比較穩定,如果按照營收金額來算,反而是方太歷史上最快的幾年。
在2019年,方太的營收還只有109億元,到了2024年,營收快速增長到了176億。
而且,方太呈現出了跨越周期的發展能力:
成立至今29年,不管樓市如何、經歷著怎樣的經濟周期,方太的生意,始終保持著健康的增速。
如果看營收情況,方太是廚電行業首家破百億的企業,近年來保持穩定增長,利潤也始終健康。
如果再看爆款率,方太歷史上品線并不多,而只要出手大概率就是爆款,很可能是老牌家電品牌中的爆款率第一。
我想這也是所有企業都希望實現的,既能保持健康的利潤、又能跨越周期。
但是,真能做到的企業卻不多。
我就和方太的小伙伴深入聊了聊,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本文將會以這樣的結構呈現:
1、好生意來自爆品,爆品來自對用戶體驗的更好實現。
2、方太解決的體驗都很顯而易見,為什么競爭對手沒做到呢?
3、道理看起來不難,難的是怎么能讓團隊在一個項目上投入幾年的時間。
4、怎樣擁有一個有耐心,可以堅持長期投入的團隊?
提示:本文共計8800字,閱讀預計需要23分鐘。
【01 好生意來自爆品,爆品來自對用戶體驗的更好實現。】
當我問方太的小伙伴:“方太是怎么做到的?”他卻反問了我一下:“冬琪你買過方太的產品嗎?”
實話說,在知道要見他之前,我本以為我自己沒買過方太,對方太的品牌也沒太多印象。
但是,最近幾天,因為認識了他,在煮餃子的時候,我才注意到,我的燃氣灶和抽油煙機都是買的方太。
而且,是2019年我們家在裝修時,我自己在網上做功課后決定買的方太。
當時為什么買的是這兩個產品呢?
買燃氣灶有兩個原因:
一是作為東北人,我愛吃燉菜,有些時候燉菜裝太滿,容易撲鍋,就會把燃氣灶的火滅掉。當時這款灶有滅火后的多重保護機制,可以保證燃氣不泄漏。
二是我愛人喜歡吃炒菜,這個灶的功率比一般的灶大20%,可以大火快炒。
買油煙機,則是因為我們家廚房比較矮,買頂吸的煙機容易磕到頭,必須買側吸。但是側吸的話,就會擔心吸不干凈,廚房會很快糊滿油煙。方太油煙機的側吸能夠實現“不跑煙”,而且,還有個揮手就開機的功能。
我們一開始還擔心揮手開機會不會不靈敏,實際去門店試了一下,發現很靈敏,才決定買的方太。后來,因為這個揮手開機的功能,我們家的油煙機被小時工阿姨,評價為她用過的所有油煙機中最喜歡的油煙機。
他又問我:“除了方太的產品之外,你還記得其他家電是怎么買的嗎?”
我的冰箱,是風冷(通過內置風扇使冷氣均勻循環,避免結霜,保持食物干爽)、單開門、大牌子中間最便宜的。
熱水器,我們很想要零冷水功能,當時是在有零冷水功能的大牌子里,選了最便宜的。
我突然注意到,購買其他產品時,我最大的關注點,常常是價格。只有購買方太時,我的關注重點是價值,而不是價格。
他說:
這就是方太生意健康的主要原因。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有獨特價值的爆品,絕不讓自己陷入充分競爭的局面。
爆品怎么做呢?關鍵是要在某幾個大眾在意的體驗上有突破,哪怕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時間,方太也敢于投入、等得起。
當用戶在意的體驗,很長時間里只有方太能提供時,方太就不用競爭價格,生意才能更健康。
比如冰箱產品線,方太為自己找到的點:一是更保鮮,二是更好看。
從決定做冰箱,到實現如今這個更保鮮的功能,方太花了足足5年。
他也跟我說,如果最后沒能找到這樣的點,方太寧可不讓自己的冰箱上市。
保鮮肯定是冰箱最主要的功能,按照道理來說,這個功能應該早就是行業的基本功能了,在我的觀感中,如果主打保鮮的冰箱,應該只能卷價格。
但是,
如果仔細研究食物是怎么變質的,會發現,保鮮程度其實還能再提升。
最早的冰箱,主要靠控制溫度來實現保鮮,把冷藏溫度控制到4度,可以大大減緩細菌的繁殖和食物細胞本身的呼吸作用。
之后的冰箱,會控制濕度。避免食物因濕度過高而腐爛或過低而干燥,從而延長食物的新鮮度。
這兩個功能,此刻都是冰箱行業的基本功能。
但是,如果我們意識到,食物變質,來自于細胞的呼吸、氧化和細菌的繁殖,這些導致食物變質的因素,大多都依賴于氧氣。
如果能將空氣中的氧含量降低,一方面,厭氧菌之外的細菌繁殖速度會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也能盡可能保持口感,因為這會抑制食物的呼吸作用,減少對營養物質的消耗。
而要實現氧含量的降低,主要有三種方式:
最容易想到的是抽真空,可是抽真空后,氧氣雖然少了,但食物的水分蒸發也會加速,很快會變干,口感下降。
另一種方式,是將空氣中的氧氣用薄膜,類似過濾純凈水的技術一樣過濾出去,這個方式的問題是,效率太低、效果有限。
方太找到的辦法,是充氮氣,用氮氣把氧氣濃度降下來。
在充入氮氣后,所有蔬菜、水果的保鮮周期都能大大延長,在同樣儲存時間內也能保留更多營養物質。
實際上,有很多用戶,是需要這種保鮮能力更強的冰箱的。
比如:
對很多住在近郊,日常需要大量采購生鮮的家庭來說,更強的保鮮有很大的吸引力。
對很多要為孩子囤食物、希望孩子能吃到食物自然口感、和盡可能保留營養的媽媽們,也很有吸引力。
很多喜歡山姆,又實在吃不完的小家庭,也會很需要方太的冰箱。
另一個功能“好看”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關鍵就是讓冰箱“隱形”。
為什么要“隱形”呢?
因為對于越來越多的家庭,廚房并不是“夠用”就行,廚房和做飯,變成了幸福感的來源,越來越多的人會對廚房設計的整體感和統一性有著更高的要求。
而當消費者們對設計有要求時,常常就會覺得冰箱難看——倒不是因為冰箱本身不好看,而是冰箱又大又突兀,很難和廚房整體的裝修融為一體。
所以,只要讓冰箱能藏在櫥柜里,大家在廚房一眼看過去,只看見經過設計的整體櫥柜。
這樣,冰箱就不會破壞裝修的整體風格了。
這兩個功能,支撐了方太冰箱銷量的持續增長。
【02 方太解決的體驗都很顯而易見,為什么競爭對手沒做到呢?】
更保鮮、更好看,會幫助方太的冰箱成為爆款,我能理解。
但是,讓我感到奇怪的是:
冰箱要更保鮮、要好看這樣的產品體驗,如此顯而易見。那么多冰箱企業,研究了幾十年的時間,為什么沒有發現呢?
其他企業不是看不到,也不是看不懂,而是真要做到實在太難了。
比如制備氮氣,填充到冰箱里吧。
這個技術也不是方太最早提出的,在商用場景,已經應用很長時間了。從智利運車厘子來中國時,車厘子周圍就會填充氮氣。
在商用場景制備氮氣的原理和方太用在冰箱上的原理一樣:氧氣分子比氮氣分子更大,用分子篩,讓空氣通過,就會攔住氧氣、只過濾出氮氣。
但是,此前商用的設備巨大,一臺設備就要占滿半個房間。
一旦要家用,貼在冰箱周圍,就涉及到小型化問題。
真正的技術難點,在于如何小型化。
最早,方太做出來的第一個原型機,也有半米高、半米寬,雖然已經比常規的商用設備小多了,但是,要裝在冰箱上還是不現實。
必須更小。
怎么變更小呢?
首先,用于過濾的分子篩要變得更小。
分子篩變小之后,原先的泵也不能用了——同樣要在幾分鐘過濾出足夠充滿整個冰箱的氮氣,原先通過的是一個大篩子,就可以小風慢吹、慢慢的通過。現在篩子變小了,同樣的空氣要通過,就必須加快速度。從小風慢流、變成大風猛吹。這就需要用更大功率的泵來吹風,增加吹向分子篩的風壓。
到目前為止,方案還算顯而易見。
但是,真正的難點,在用了大功率泵之后才意料之外的到來——在制造業,每次調整解決方案,總會帶來意料之外的新問題。
風速上去后,整個氮氣制備裝置開始產生巨大的噪音。
一開始有70分貝,相當于菜市場很多人同時討價還價的聲音。
所以,還要想辦法降低噪音。
怎么降低呢?
沒有捷徑,就是一點點查找、消除導致震動的原因,直到將各個環節的震動減小。
甚至于氮氣制備設備的震動,還會導致冰箱其他部分的共振,所以還要調整冰箱其他部分的結構,將共振頻率改掉。
此外,在實驗室里,能將制氮設備小型化,也不意味著能批量生產出來。
整個冰箱行業,此前沒有人有這樣的需求,也沒有能提供相應制造能力的成熟供應體系。
所以,整個氮氣制備的方案,從決定做,到技術驗證、原型機測試、迭代優化、到真能量產出來,前后花了4年時間。
4年時間,方太才把要占半個房間的制氮設備,做到了Pad大小,可以組裝在冰箱上。
接著,我和方太的小伙伴又聊到了審美設計的問題,乍一看我還以為很簡單,以為只要把冰箱放在櫥柜里、把櫥柜門貼在冰箱門上,冰箱就能隱藏了。
方太的小伙伴告訴我:
如果不考慮冰箱的長時間使用,把冰箱隱藏在櫥柜里,簡單。但如果考慮長期使用和對櫥柜的影響,就會很難。
這種隱藏冰箱的方式,叫做“全嵌入式冰箱”,在國內用過全嵌入式冰箱的家庭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在小紅書上,已經可以看到有長時間使用全嵌入式冰箱的消費者,抱怨自己家冰箱周圍的櫥柜起皮、裂紋。
因為冰箱在制冷的同時,會向外散熱。
同時,食物在冰箱里散發的水蒸氣也需要及時排出。
如果不能將散熱、排出水汽這兩個環節設計好,櫥柜和熱氣、水蒸氣長時間接觸,就很容易被損害。
此刻,方太改造了整個冰箱熱量和水蒸氣的流通方式,最終用類似吹風機前面加鴨嘴的方式,讓所有的熱氣和水蒸氣,都從冰箱底部向前排出。
這樣才保證了冰箱嵌入進去,不會影響櫥柜本身的使用壽命。
不過,設計再完美,如果安裝過程太復雜、對工人要求高,到了安裝時也會出問題——如果依賴于工人對縫,一不小心縫就會過大、甚至對不齊。因此,方太也重新設計了安裝過程,將安裝步驟盡量減少、依賴于工人的安裝要求盡可能降低,才能保證足夠美觀的安裝效果。
我現在理解了,為什么方太的小伙伴說:方太是一家圍繞“空氣、水、烹飪”做研發的科技企業——在提高食物保鮮程度上,方太解決的是溫度、空氣和水對食物的影響。在設計更美觀的冰箱上,方太努力的方向是改善冰箱釋放出的熱氣與水蒸氣對周圍櫥柜的影響。
而這樣的改善,通常需要花掉漫長的時間。
像對冰箱這樣長期有耐心的投入,在方太的各個產品線都很常見。
方太有一款凈水機,相比一般凈水機,主要改變的是在去除重金屬的同時、保留水里的礦物質,讓過濾出來的水比起純凈水、更像礦泉水,這個凈水技術的開發,花了整整8年。
方太的水槽洗碗機,為了讓洗碗機更省空間、適應中國家庭的廚房,同時兼容洗碗、洗水果、又能正常作為水槽使用,也花了5年。
我意識到,方太所有花時間提升的體驗點,其實都不難發現。
就像冰箱要更保鮮、要好看,做冰箱的人肯定都知道。
喝礦泉水比喝純凈水好,做凈水機的人肯定都知道。
國內飲食習慣重油,洗碗機需要更強清洗能力,國內廚房空間更小,洗碗機需要更省空間,做洗碗機的人肯定也都知道。
因為,這些體驗,就是消費者使用產品時的基本體驗。
如果拆解一臺冰箱,我們希望冰箱:能保鮮、空間大、分區好,不希望冰箱噪音大、費電、丑。
這些消費者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產品的基本體驗。基本體驗也是消費者購買時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如果能提升,肯定會為銷量帶來巨大的幫助。
所有從業者,也都看得到這些基本體驗。
但是,問題是,他們同時也看得到制約了體驗提升的“技術局限”。技術迭代需要漫長的時間投入、承擔巨大的風險,這就導致,大多數品牌只能在行業現有技術、現有供應鏈支持下解決問題。結果就是,大多數品牌能實現的基本體驗大同小異、競爭激烈。
而方太的視角則很不一樣。
當它不以“現有技術”為局限,愿意花時間和成本去突破技術時,每個產品的基本體驗,都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到這里,我大概理解了方太能爆款不斷、健康增長的基本邏輯:
第一,方太做產品,發力的一定是產品最核心的基本體驗。因此,只要突破,大量消費者就會買單。
第二,在現有技術下,大多數產品的基本體驗肯定大同小異,所以只能靠技術突破,才能在基本體驗上為消費者帶來可感知的提升。
基本體驗的突破,讓方太的產品更容易成為爆款。
而技術和專利的持續積累,又讓方太的體驗有了壁壘,當其他品牌無法輕易模仿方太的體驗時,也幫助方太躲開了價格競爭,支撐了方太的長期健康增長。
而方太需要面對的,就是技術提升需要投入的漫長時間和承擔的巨大風險。
過程中,方太的小伙伴也很自豪的跟我說,方太到今年已經擁有了超過1.5萬件國內授權專利,在方太專注的廚電領域,方太擁有的專利數量一直是國內第一。
【03 道理看起來不難,難的是怎么能讓團隊在一個項目上投入幾年的時間。】
方太動不動5年、8年的研發周期,和我接觸到的其他公司截然不同。
我們更容易看到快品牌的成功,因為在一個機會從被看到、到被占領的實踐中,只要足夠快,總能搶到最開始的窗口。
比如一個美妝品牌,從識別一個市場需求到產品上市,只用2個月,甚至于再縮短到50天、40天...
但是,
卻很少看到慢品牌的成功。
因為要讓自己慢下來,主要的挑戰在于耐心和對風險的恐懼。
如果一款產品,研發就需要花8年時間。我怎么知道8年后,我的技術出來,用戶仍然需要呢?我怎么能讓團隊一起,熬過這看不到結果的8年呢?
方太的小伙伴說:只要我們能確定需求是用戶真正想要的、技術難題是能解決的,團隊就能有耐心堅持過看到結果前的這5年或者8年。這讓我想起王興那句話: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當下就越有耐心。
破壞耐心的,常常是我們對未來風險的恐懼。
所以,對耐心挑戰最大的,不是研發。而是那些調研和確定需求的人,只有他們面臨的始終是完全模糊不清、不確定能不能找到答案的問題。
像冰箱,從產品研發到上市,歷時整整4年時間。其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的,不僅僅有研發,還有研發之前以及貫穿研發全程的調研。為了確認保鮮、好看,方太團隊定性調研了過百人,定量調研了近萬人,才完全確認了產品概念。
特別是一直跟進冰箱項目的產研小伙伴,從調研、定位階段開始,整個團隊在沒有任何生意結果、數字指標產出的情況下,整整投入了好幾年的時間。
這樣愿意盯緊一個目標、堅持多年,找到成功希望的產品研發團隊,對任何一個公司,都是寶藏。
而方太有大量這樣的產品經理,保障著每條業務線的持續迭代。
【04 怎樣擁有一個有耐心,可以堅持長期投入的團隊?】
我也問了一位方太冰箱的產品經理,為什么能有這么長時間的耐心?不怕這幾年投入下來,沒有成果嗎?
她說:
一開始,她就不覺得這件事會失敗。
她相信用戶一定有足夠重要的需求還沒滿足,只要完成正確的步驟,她也肯定能找到這樣的需求。
有這樣的信心,耐心就不是什么挑戰。
在剛開始做冰箱時,他們是這么做的:
先入戶調研20個用戶,主要是為了對真實的需求先建立基本的概念。
調研完,回來拉上管理者,一起討論,用戶表達的問題背后,到底是什么需求。
對需求有了感覺后,也不是每個需求都有技術突破的可能性的,還要查文獻,看看這個需求的來龍去脈、每次技術迭代、新論文和可能的提升空間。
確認了用戶的主要需求,也確認了這個需求有突破的可能性后,基于這些可突破的主要需求,才能開始做用戶分群。
最終的分群標準,是要找到可能很在意這個需求、愿意為此買單的用戶。
這時候,針對各個不同人群,才會開始批量調研和驗證需求。
而方太動輒數年的研發周期,也決定了:在方太做產品,必須找到那些幾年之后用戶仍然會需要的、更永恒不變的需求。
怎么找到永恒不變的需求呢?
她說關鍵是調研的用戶量要足夠大。當調研足夠大量的用戶時,那些永恒不變的需求就會顯現出來。
只要應用這樣的工作方法,和投入足夠的時間,就一定能實現好的結果。
她對此有著絕對的信心和耐心。
這樣的信心和耐心又從何而來呢?
來自于她加入方太后,每天看到的。
在第一個項目中,她在團隊內被管理者帶著踐行的,就是耐心做好正確動作的工作方法。
在方太,每天目之所及也都是那些找到正確的方法、給以足夠耐心,堅持下去就能成功的人和故事。
比如:
要實現技術突破,很多時候遇到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工程實現問題,而是科研問題。
方太內部有個近千人的中央研究院,里面有很多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
方太中央研究院大樓
這些科學家為方太帶來了技術突破的可能性。
不過,科學家們的產出,常常離工程化量產還有著不短的距離。
因此,在遇到需要突破的技術時,比如冰箱用到的氮氣保鮮技術,這些科學家會加入進來,找到突破的方向,做出原型機,再由工程團隊著手工程化。
做科研,必須有耐心,而要讓科學家們能有耐心,方太就必須先對科學家有耐心,接受一個科學家就是有可能多年沒有產出、就是有可能投入的是一個沒跑出來的方向。
方太必須與科學家們一起去面對科學研究的不確定性——不確定能不能找到解決方案、也不確定多長時間能找到解決方案。
不確定性也是技術創新永遠無法消除的風險。
方太對科學家很寬容,會給足時間、空間。支持科學家投入到基礎科學研究,比如空氣動力學。對空氣動力的研究,既能幫助油煙機提高吸油煙效果、也能幫助冰箱提升散熱效果。這些基礎研究的投入,大大提升了方太的技術能力,讓更多難以實現的需求,擁有了被實現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方太也會在各種管理動作上,讓團隊感知到公司的耐心。
比如,她在剛入職方太時,不太能理解的是,公司為什么要帶大家一起學習傳統文化。有一段時間公司會帶大家一起打太極,現在則是早上要打八段錦。
乍一看,這些與實現業績并不直接相關。
此刻,她卻越來越理解——
我們受到的科學教育,教會我們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算數、拆解、設計執行步驟。
但是,科學教育不解決心態問題。
好心態的建立,要從文化中獲取養料。
就像孔子說的:己欲利而利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的是先利他、再利己,背后其實是長期主義、有耐心的態度。這也是方太希望員工們能夠擁有的態度。
有了耐心、有了完成正確動作的心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發揮出最大價值。
當然,在實際工作中,不管是漫長的調研階段、還是同樣漫長的研發階段,被問題卡住,遇到看似無法戰勝的困難、產生焦躁、有放棄的沖動也是正常現象。
這種時候,管理者常常是會幫助團隊找回耐心的角色。
用她的話說:和管理者聊完,很多時候會有種“心靈被凈化”的感覺。
這種狀態來自于什么呢?
第一,管理者會幫她更全面的看待問題。
有些時候我們遇到了挫折,發現遲遲拿不到結果。但是,有可能這樣的挫折是認識一個新事物、或者解決問題的必然過程。
當看待問題更全面,理解自己處境的必然性后,大多數人都會更容易接受局面和更少焦躁。
第二,管理者常常能在團隊遇到死路時,給團隊指出新的可能的方向。
就像在保鮮技術上卡住時,她的管理者分享了自己看過的一個紀錄片,提示團隊:提高保鮮能力,還有降低氧氣含量這個方向。
當然,要做到這樣,對管理者的要求也很高。
需要管理者們對自己在做的事有絕對的信心,也需要不斷的觀察和思考,形成對商業、對技術越來越全面的認識和更大的知識儲備。
長此以往,方太各個品類成功的經驗、環境的示范與文化的熏陶、管理者的引導,共同保障了方太和產品研發團隊的耐心。
在這種狀態下,方太在產品上也體現出了更強的耐心。
方太產品經理和我講,方太還為冰箱增加了幾個功能,雖然消費者討論得還沒那么多,但是他們相信,只要消費者用過,自然就會感受到。
比如:
方太在冰箱里,集成了空氣凈化的功能,可以換氣除味兒,減少飯菜和果蔬放在一起時串味兒的問題。這個空氣凈化的技術,來自方太此前針對空氣領域相關產品和技術的研究,也是多年技術積累在冰箱上的應用。
還有化解凍技術。方太為肉類化凍設計了獨立的空間、加了金屬導熱板和加快空氣流動的技術,既避免肉類被其他區域的食材或物品污染滋生細菌,又能加快解凍速度、解凍也更均勻。而且,方太定義的理想的化凍溫度是化到-3度——這個溫度的肉,還有點硬,切起來更方便,也不會在解凍和切割的過程中因為血水流出導致肉類的肌紅蛋白等營養物質流失。
這些功能,雖然消費者們此刻的討論度還不高。
但是,就像大多數購買全嵌入式冰箱的人,此前也并沒有用過全嵌入式冰箱一樣,他們雖然沒用過,但是在小紅書上,會有越來越多用過的人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這些分享者會漸漸影響其他消費者。
方太的小伙伴們也相信:只要你真的在為消費者解決問題,價值會被消費者越來越快的看到。
而只要你把握住的產品體驗是足夠基礎的,技術突破是扎實的,營銷等問題,自然就會慢慢被解決掉。
【05 最后。】
我注意到方太的模式,有別于經營效率驅動,更多的是技術驅動,在基礎體驗上突破制勝。
這也是一條不卷速度、不卷價格,而是扎扎實實積累價值的道路。
選擇這條路,最大的難題就是耐心和堅持。
就像方太有一句話:做別人做不到和不愿意做的事兒。
方太通過讓團隊親身體驗、看到堅持正確的過程就能取得成功、通過環境的示范、管理者的影響,讓團隊進入到越來越有耐心的狀態:
員工會看到公司不計較短期回報的研發投入,也會看到在員工健康上的持續投入——一位方太的小伙伴說“現在我的家人都不會盯著我運動,只有公司要求我每天必須打八段錦”。
如果說,商業成功的一個方向是讓自己“越來越快、越來越靈活”。
那么,方太選擇的道路更像是能讓自己“越來越有耐心”,和“既然沒有選擇快這條路,不如讓自己能慢得對消費者更有價值”。
快與慢,在一個企業內,常常不能兼得。
好在,商業成功需要的不是全才,而是在一條路徑上持續投入,讓它成為越來越深的護城河。
市場會回報每一位找到了自己道路的堅持者。
【參考資料】
精裝修市場2025年一季度智能家居系統簡析 家電網
業績深陷“冰寒之境” 家裝行業2025年能否“破冰”?家電網
2025年中國家電行業產業鏈、產業現狀、進出口及發展趨勢研判 智研咨詢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