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張俊
上午10點的鶴毛鎮岳山村,暑熱漸盛。
記者來到村委會所在地,徑直走進后院,只見村民崔小蘭一聲不吭地守在門邊,看到有人來,打了個“噓”的手勢。
這里是安徽省無為市鶴毛鎮岳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因為配有智慧大屏,也是村里的數字鄉村室。門虛掩著,記者小心翼翼探頭瞧去,只見20多個孩子圍桌而坐,正聚精會神地盯著老師。
“adapt,前綴ad-,意思是適應;antipathy,前綴anti-,意思是反感……大家發現規律沒有?根據詞綴就能判斷出大致詞義,不僅記得快,還能記得牢?!逼聊磺?,老師講得認真;座位上,孩子們聽得仔細。
一旁似懂非懂的崔小蘭,目不轉睛看著9歲大的兒子張貴宇,嘴里小聲嘟囔著:“小夏書記的課,真不賴,不光管著娃,還教知識!”
下了課,記者與老師夏有新攀談起來。
在岳山村,夏有新的本職是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老師是他的“副業”。在派駐岳山村之前,他是蕪湖市委網信辦網絡安全科科長。
初到村里,一頭干勁的夏有新,總想著能做點啥?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加上當地搞數字鄉村建設,便萌生了開設“小夏課堂”的念頭。
“學計算機出身,結合專業特長,來了就要為村民們辦點實事?!毕挠行绿寡?,初衷是通過開課培訓,幫助村民長見識、增技能,同時為留守兒童提供課后輔導。
就這樣,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去年8月,“小夏課堂”如約上線。
起初課堂時間選在下午,除了每月一次的村民課堂之外,其他時間以輔導孩子功課為主,類似于課后延時班,家里有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照看不了的,都可以送過來。
“考慮到暑期時間長、家長忙于生計、作業無人輔導等原因,學校一放假就把‘小夏課堂’暑期班開了起來。”夏有新說,一來讓留守孩子多學點知識,二來也讓在外務工的大人們少操點心。
和其他村不一樣,岳山村地處無為市西南,抬腳的功夫,就能走到廬江縣。雖然戶籍人口有3400多人,但常住人口不及五分之一,留在村里的,不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就是尚在念書的娃娃。
家住岳山村后洼村民組的黃冰璇,早在暑期伊始,就無縫銜接到了“小夏課堂”。
“因為期末考試不太理想,所以利用暑假的時間,梳理知識點,歸納總結,把落下的課補回來。”黃冰璇告訴記者,周二到周五,只要開課,她都來。
和黃冰璇一樣,張語晨和張敏潔姐妹倆,也是月初就參加了“小夏課堂”,相比起姐姐的內斂,妹妹張敏潔一點也不社恐。
在岳山村,兼職當“老師”的駐村第一書記夏有新在給孩子們上課。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坐在記者身邊,張敏潔的話最密:“每天7點50就從家出門,到得早,還能寫會暑假作業,把不會的題空出來,夏老師都會耐心輔導?!闭f話間,她還不忘翻開課本,上面密密麻麻抄滿了筆記。
“‘小夏課堂’開課之后,村委會都熱鬧了不少,就拿村民課堂來說,有講移風易俗的,有說反詐常識的,還有宣傳涉農政策的?!币煌v村的副隊長萬曉洪接過話茬,“頭幾期村民不多,后來都坐不下,有的還主動找上門來,提前預約?!?/p>
如今,不論是留守的村民,還是在外打拼的老鄉,都知道村里開了“小夏課堂”,但凡聊到的,都不吝豎起大拇指。
說起駐村生活,夏有新講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充實。剛駐村不久,他就把全村走了個遍。村里發展有啥難題,誰家有什么困難,他都了然于胸。
一年來,他和駐村工作隊沒少為村里的大事小情折騰:為偏遠自然村加裝了50多萬元通信設備;讓村民點上了期待已久的太陽能路燈;嶄新的柏油路鋪就了鄉村振興新“途”景……
細數岳山村之變,夏有新甚是欣慰。如何讓村子可持續發展,他感觸頗深,“沉下心來,站在村民的立場,把基層工作干好,一要靠黨組織引領,二要靠特色產業帶動?!?/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