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的建成不但鞏固了國家統一,更促進了中原文化沿著靈渠水路向嶺南地區的廣泛傳播。”在靈渠博物院內,學員們駐足文物展柜前,聆聽講解員借助文物講述這條千年古運河見證中原與嶺南交流融合的故事。這正是廣西文化和旅游從業人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交流實踐活動的生動一幕。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決策部署,教育引導廣大文化和旅游從業人員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6月30日至7月3日,由自治區民宗委、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文化和旅游從業人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交流實踐活動(第一期)在桂林市舉行。自治區民宗委、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業務處室,區直博物館,7個設區市民宗委(局)、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及市級、部分縣級博物館負責同志,有關景區負責人和導游員等7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
活動主要采取專題授課、實地參觀學習相結合的形式。授課專家圍繞“文博場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景區導游詞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旅游為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專題開展教學,從“為何學、學什么、怎么做”三個維度,深入淺出地闡釋了文博場館、旅游景區及講解員、導游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度融入日常工作的必要性、主要方式及實踐路徑。參加活動人員還前往桂林市博物館、甄皮巖遺址博物館和靈渠博物院等進行參觀學習。豐富的展陳與生動的講解,讓大家對中華文明、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增強了今后結合自身工作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大家表示,此次交流實踐活動,增長了知識,深化了認識,學到了經驗,提高了能力,收獲很大。下一步要將本次所學用于工作實踐,助推全區文化和旅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據悉,此次活動是自治區民宗委牽頭主辦的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交流實踐活動之一,分兩期舉行,第二期活動于7月15日至18日在桂林舉行。自治區民宗委下一步將參加活動人員覆蓋到“兩新組織”各類人員、基層教育工作者、媒體從業人員、黨外代表人士等,推動實現“培育一人、帶動一群、輻射一片”的社會效應,推動各族群眾積極投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周世相 歐彩芳)
來源:自治區民宗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