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國際局勢再度風云突變,美國政府突然轉變態度,在即將簽署的協議中追加兩條關鍵條款:禁止中國購買俄羅斯與伊朗的石油。
這一舉動不僅打破了原有的談判框架,更將全球能源格局與大國博弈推向新的高潮,而這背后所隱藏的動機、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以及中國的應對策略,都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美國“變卦”背后的戰略棋局
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雙方在關稅、技術壁壘等問題上長期博弈,而在這場博弈之下,最先受傷的,往往是企業與民眾。
在美國得州,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斗機生產線,因為缺少一個來自中國的稀土磁體,一度陷入停擺,這并非孤例,福特汽車的工廠也因供應鏈斷裂而停產,工人們的抗議聲在底特律上空回蕩。
沃爾瑪的貨架上,部分商品的價格標簽悄悄變動,那是被轉嫁的關稅成本,而另一邊,中國手機對美出口量暴跌72%,創下多年新低。一個生產停擺,一個市場急凍,鏈條上的兩端,感受著同一種刺痛。
與此同時,愛荷華州的農場主們,正對著倉庫里堆積如山的大豆唉聲嘆氣,曾經流向中國的黃金作物,如今價格暴跌,銷路受阻,他們的不滿,正匯集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壓力,拍向華盛頓。
吊詭的是,當大洋彼岸的工廠為物料發愁時,中國的港口卻一派繁忙,山東港,這個承擔了中國三分之一原油進口的巨型樞紐,依然有巨型油輪在靠岸卸貨,其中不乏來自伊朗的原油。
面對這樣的局面,美國突然在談判桌上拋出了一個全新的、看似與貿易無關的要求,他們試圖撬動一個更大的棋盤,把壓力轉移到新的戰場。
在近期,美國方面突然提出將“禁止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納入貿易協議條款,試圖通過經濟手段施壓,達到地緣政治目的,此舉不僅涉及雙邊貿易框架的調整,更直接挑戰中國的主權決策權,引發中方強烈反應。
美國推動這一條款的動機復雜且多元,從戰略層面看,這或許是美國在試圖切斷俄羅斯和伊朗經濟命脈的一種戰略手段。
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大國,伊朗憑借石油支撐其地區影響力,中國作為主要買家若停止進口,將重創兩國財政,削弱其國際對抗能力。
不僅如此,美國提出這一想法,很明顯有著經濟利益的驅動,美國希望通過限制中國采購俄伊石油,迫使中國轉向美國能源市場,緩解自身貿易逆差,同時鞏固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壟斷地位。
此外以色列作為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長期擔憂伊朗石油收入用于核武器研發或地區動蕩,因此積極推動美國對華施壓。
主權不可撼動,合作不容干涉
美國此舉的背后,是其對俄羅斯和伊朗長期實施的經濟制裁策略的延續,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通過切斷俄羅斯能源出口渠道、施加高關稅等手段,意圖削弱俄羅斯的經濟命脈。
與此同時,對伊朗的石油禁運亦是美國中東政策的核心,而貝森特將中國采購俄伊石油納入貿易談判,顯然是想利用中美貿易協議的籌碼,迫使中國配合其地緣政治目標。
但是貝森特顯然忘記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最大石油進口國,能源安全關乎發展根基,而美國此舉直接干涉中國主權,必然會引發強烈反彈。
因此面對美國的“能源禁令”要求,中方態度堅決且明確,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強調,中國作為主權國家,有權自主決定能源采購政策,任何外部壓力均無法動搖這一立場。
中俄、中伊能源合作基于互利共贏原則,且符合國際經貿規則,并非可被制裁的“非法交易”,中方同時指出,美國的單邊主義行徑違背國際貿易精神,更無助于全球能源市場的穩定。
中方通過聯合國等多邊平臺,揭露美國“霸權邏輯”,聯合印度、巴西等受制裁威脅的國家,形成反制聯盟,強調能源貿易是全球公共產品,不應淪為政治工具。
主權與霸權的碰撞
美國試圖通過貿易協議條款將能源問題“政治化”,實質是將經濟工具作為地緣政治武器,然而中國早已構建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俄伊石油雖重要,但非唯一選項。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積累了豐富的談判經驗,不會在核心利益上妥協。
此外,中國手握稀土等關鍵資源反制籌碼,若美國強行推行禁令,可能引發稀土出口限制等報復性措施,導致全球產業鏈震蕩。
更深層次而言,這場博弈凸顯中美在主權與霸權間的根本對立,中國捍衛自主決策權,美國則試圖維系其“長臂管轄”的霸權模式。
若美國條款強行落地,短期或將加劇中美貿易緊張,但中國大概率不會妥協,導致談判陷入僵局,從長期來看,此舉可能推動中國加速能源自主化進程,深化與其他產油國的合作,如中東、非洲等地區。
到那時全球能源市場或面臨供需重構風險,油價波動加劇,影響各國經濟復蘇,因此國際社會普遍呼吁,能源問題應回歸經濟與市場邏輯,而非成為大國博弈的籌碼。
同時美國這一“改變主意”的舉措,必然會為中美貿易談判增添重大變數,今年5月至6月,中美在日內瓦達成關稅暫停協議,取消部分加征關稅,建立長效協商機制。
然而貝森特的新提議顯然背離了此前“聚焦貿易”的共識,或將導致談判再度陷入僵局,若美國堅持將石油禁令作為協議條款,中國很大概率會暫停甚至終止相關談判,而貿易戰也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的升級。
結語
美國在中美貿易協議中新增“禁購俄伊石油”條款,本質是將其地緣政治議程強加于經濟合作,但中方堅持主權立場,拒絕外部干涉,彰顯大國定力。
未來,雙方需在平等對話基礎上尋求解決方案,避免將能源安全淪為政治工具,同時全球能源市場的穩定,更需要各國共同維護,而非單邊霸權的肆意破壞。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