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建筑之美 共赴文化之約
——“建筑可閱讀”倡議書
以敬畏之心觸摸歷史脈絡,以思辨之眼解析文化密碼。為了更好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讓歷史建筑煥發出新生機,中共吉林市昌邑區委宣傳部、共青團昌邑區委在全區廣泛組織開展“讀懂建筑之美 共赴文化之約”建筑可閱讀文明實踐活動。在此,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做建筑故事的“傾聽者”,靜心品讀磚瓦風華。每處文物都是歷史文化的親歷者,廣大市民朋友們要成為它們的欣賞者、傳播者,自覺將文物探訪納入生活,主動投身到域內歷史建筑的探訪行動中,用心記錄,用情探索,用愛講述,了解吉林文廟的百年文脈風采,感悟吉林機器局的工業輝煌……在“讀建筑”這個鮮活的課堂中,創建和歷史建筑的生動對話,在“走近”與“記錄”中,為城市留存一份可觸摸的記憶。
做建筑文化的“傳播者”,用心講述城市文脈。每處文物都是城市文化的講解員,我們要成為它們的代言人。文聯組織要充分發揮文聯協會的專業優勢,寫一段文字、創一段美篇、拍一組美圖、做一次代言,用文藝的力量為歷史建筑賦能。廣大文藝愛好者要用心感受歷史,用情書寫熱愛,讓松花江鐵路橋的發展歷程成為我們心中的攝影美篇,讓樺皮廠烈士陵園的烈士事跡成為更生動的腳本,讓建筑故事在藝術的表現中更具感染力、煥發新活力;大、中、小學生要積極投身到宣傳昌邑歷史、宣傳傳統文化的實踐中,與吉林一號隕石坑對話,與柳條溝東山烽燧共情,讓專業創作與青春傳播結合,讓建筑文化走得更遠。
做建筑保護的“踐行者”,恒心守護時光印記。每處文物都是歷史文化的守護者。文物的“可閱讀”,前提是“可留存”,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每位“閱讀者”在閱讀建筑時要從自身做起,不隨意刻畫、不破壞原貌,讓承載著城市記憶的建筑得以代代相傳;我們要主動加入到文物保護事業中,積極踐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與具體規范,傳遞“守護文物就是守護歷史”的理念,引領更多的人扛起文物保護、文化傳承的時代責任與擔當。
建筑是城市的年輪,“閱讀”建筑,就是閱讀我們的歷史。讓我們從今天開始,走近身邊的建筑,讀懂它們的故事,讓城市的文化脈絡在“閱讀”中愈發清晰,讓人文的力量在行走中不斷傳承,為城市的文化繁榮注入持久動力!
來源:區委宣傳部
編輯:王露洋
初審:張文琦
復審:佟劍博
終審:佟 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