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22日消息:近日,“環藝人——當代環境藝術文獻展”在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由福州大學與浦城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文獻+手稿+影像”三位一體的展陳體系,系統梳理了中國環境藝術近四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以及歷代環藝人的設計智慧與探索實踐,生動呈現了環境藝術營造與數字科技語言的融合創新,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獨特的藝術注解。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表示,環境藝術學科近四十年來,始終與社會發展同頻共振,不斷滿足社會文化需求,壯大了專業隊伍,拓展了學科外延。本次展覽聚焦“環藝人”這一群體近四十年的探索足跡,通過一代代“環藝人”的文獻與作品的深度梳理,展現環境藝術從專業建構到服務社會的完整脈絡,詮釋了藝術與科學、人文與工程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體現了"環藝人"和環境藝術“其志之大”“其道之新"“其業之興"三層深意,彰顯了環境藝術家胸懷家國、守正創新的精神品格。當前是全國推進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的關鍵時期,環境藝術也必將以融合創新的理念和綜合的藝術語言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蘇丹表示,本次文獻展不僅記錄了環境藝術設計學科在城市建設、生態設計等領域的卓越貢獻,更展現了該專業在新時代社會轉型中的持續活力,是一個必將載入史冊的展覽。
開幕式后,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學術委員會組織與會專家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運用”展開交流。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蘇丹表示,“環境藝術既是城市美學的表達載體,更是連接人與自然、傳統與現代的紐帶。浦城作為生態資源豐富的縣域,應當充分發揮環境藝術的在地性優勢,將閩北山水文脈融入城市更新之中,讓藝術成為綠色發展的催化劑,使城市在更新中既能留住‘鄉愁’,又能煥發可持續的生機。”
本次展覽于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序廳和專題展廳1展出,持續至9月7日。同期,浦城美術館/范迪安美術館還舉辦了“歷史的記憶——俄羅斯畫家筆下的反法西斯衛國戰爭”(專題展廳3) 、“北國的田園詩——俄羅斯油畫與素描作品展”(專題展廳2),三展聯動,歡迎大家共赴這場夏日藝術之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