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軍人的本色(散文)
作者/王德林
【作家/詩人風采】
★王德林,1945年11月出生,山東煙臺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65年8月至1986年12月在部隊服役;1987年1月至2005年11月在煙臺市外貿公司工作;2005年11月退休后,先后在煙臺老年大學,珠海老年大學學習書法,現在是煙臺市牟平區書法家協會會員。日常空閑之余練練書法,并喜歡寫點小詩、小文章。
【作家/詩人作品】
永葆軍人的本色(散文)
王德林
二零二五年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98歲的誕辰日。這98年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是用熱血和生命譜寫的壯麗篇章。
98載的風風雨雨,人民軍隊經歷了各個歷史時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是靠黨的堅強領導。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們向這支英雄的軍隊致以最崇高的敬禮,愿我們的軍隊永葆革命青春,在新的時期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永放光芒。
在建軍節即將到來的前夕,打開往日的相冊,翻看自己穿軍裝的老照片,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發黃的軍旅照片,如同一幅幅朦朧的畫卷,呈現在我的眼前。她記錄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參軍入伍的年輕帥氣的有志青年,走進軍營,與部隊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歷史篇章。
我清楚地記得,1965年8月13日,我懷著欣喜的心情,走進軍營,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開始了戍守祖國海疆的軍旅生活。
當兵是兒時印在心田的夢想,成為軍人不僅是個人榮譽的象征,更是實現家國情懷的崇高理想。
回想起六十年前,我是一名血氣方剛的高中畢業學生。在踏入部隊后,改變了我的人生。在部隊工作和戰斗的二十二個年頭里,我從一個剛走出校門,不懂人生哲理的活潑青年,經過部隊艱難、刻苦的歷練,鍛煉了我的意志,錘煉了我的體魄,鑄就了堅不可摧的軍人靈魂,最終成為了一名年輕的指揮員。
一日當兵,終生不悔。欣賞著自己穿軍裝的靚照,回憶軍營那火熱的生活,思想那份激情燃燒的歲月,回想起與親愛的戰友朝夕相處的日子,回味那時我們對理想的執著和對祖國的赤誠,那些難忘的美好往事,是我生命中的珍寶,是我一生奮斗的航標。
六十年過去了。在這六十年中,我搬了多次家,每換一次新家,都要整理家中的各種物品,有些陳舊的、沒有使用價值的,都要丟棄一部分,唯有我的舊軍裝,帽徽,領章,都會留下,放在一個特定的位置保存起來。她們是我當兵的見證,是激勵我永葆青春的動力,是我的終身伴侶。
我在部隊工作、戰斗了22個年頭,一九八六年底退出現役,分配到地方工作,在地方單位工作的十九年里,我始終堅持部隊的光榮傳統,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為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退休后,仍保留在部隊時的優良作風,堅持鍛煉,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今年已經80歲了,盡管腿腳不是那么靈活了,但我外出散步,始終堅持挺胸收腹,保持一個軍人應有的姿態。
二十二年的軍旅生活,我們把“紀律”和“擔當”刻進骨子里,那時候心中有理想,眼里有方向,身邊有戰友,哪怕是艱苦的訓練、緊急的任務,心里也敞亮——知道自己肩上擔當的是責任。
到地方工作的十九年,工作內容變了,但當年練出的“不服輸”作風沒有丟,和同事打交道,也習慣了像戰友一樣真誠待人。這十九年,是從“保家衛國”到“服務地方”的轉變,看著自己參與的事有了結果,挺有成就感。
退休后這二十年,終于能慢下來了。現在能每天遛遛彎,和親朋好友聊聊天,幫助子女照料第三代,閑來練練字,寫點小文章,過得也十分充沛。
回過頭來看,才真正體會到,不管是穿軍裝還是便裝,能踏踏實實地做事,對得起我們過的每一天,就算沒有白活,就沒有白來這個世界走一遭。
(作者當年)
~~~~ 詩藝國際 ~~~~
文學殿堂,文友棲園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攜手并肩,與時共進
歡迎長期賜稿,再現詩意生活
傳統詩、詞、曲、賦,現代詩歌
譯詩,詩評,詩配畫
文學理論
散文,隨筆,雜文、短微小說
來稿請寄:153811241@qq.com
無限精彩,盡在【詩藝國際】平臺!
長按&掃碼即可關注
~關注,是一種支持;分享,是一種美德~
???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