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公開表示:如果特朗普“恰好”也在中國,普京與特朗普的會晤“并不排除”。這個表態看似輕描淡寫,卻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引發聯想。因為同一時期,中方正籌備9月3日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普京已確認出席,而特朗普的動向仍未明朗。
這場可能在北京上演的“普特會”,是否真的會成行?它又將釋放出怎樣的信號?而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意味著全球戰略格局的又一次洗牌?
消息最早來自外媒的爆料,說特朗普有可能在9月訪華,并出席中國的紀念活動。這本是一則未經證實的傳聞,卻因佩斯科夫的一句回應,被瞬間點燃。“如果特朗普恰好也在中國,不排除會晤可能。”言外之意耐人尋味,既沒有明確承認,也沒有否認,仿佛專為試探各方反應量身定制。
美方對此卻顯得格外“沉默”。雖然國內輿論早已炸開了鍋,《國會山報》更是急忙發文“忠告”特朗普不要赴華參閱,稱其為“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總統之一”,為了國家榮譽,“不應與普京同框”。
這番話表面上是贊揚,實則帶刺,生怕特朗普真的在北京與普京促膝長談,打了華盛頓建制派的臉。
特朗普本人卻始終沒有表明態度。自重返白宮以來,他一直對俄烏局勢釋放強硬信號,但又多次表達希望盡快與普京見面。年初還揚言可能在沙特安排首次會晤,結果至今也未成行。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對普京的態度在悄然生變。
5月,他公開表示“普京瘋了”,7月更是加碼制裁,還警告稱,若50天內俄羅斯不和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將施加新一輪懲罰性關稅。而這“50天”的期限,恰好就落在北京閱兵前夕。時機之巧合,令人不禁懷疑,這是否是特朗普為“普特會”預設的一個談判節點?
俄羅斯方面似乎早已洞悉美方的猶豫與盤算。佩斯科夫多次強調,美俄總統會晤“勢在必行”,但目前“時機未成熟”。他指出,這類會談應以達成實際協議為前提,需要大量準備和鋪墊。換句話說,沒有成果的會面,對俄羅斯而言毫無意義。
盡管如此,俄方的語氣始終帶有一絲“期待”。畢竟,普京對通過外交途徑結束俄烏沖突的意愿始終鮮明,而特朗普也承諾將盡全力促成和平。雙方電話聯系已有六次,雖未見面,但溝通從未中斷。俄方清楚,美方的態度雖搖擺不定,但特朗普終究繞不開這場會談。
中國,正處于這場博弈的關鍵節點。作為“中立場地”的最佳選擇,北京無疑提供了最合適的舞臺。既能避免直接站隊,又能發揮影響力。普京確認出席閱兵,已是定局;而中方早已發出多國邀請函,特朗普若應邀,也并非沒有可能。
就在7月中旬,中美之間已經展開了新一輪高層磋商。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的一句話頗具分量——“元首外交對中美關系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這段話雖然短暫,卻讓觀察者們紛紛解讀,是否意味著中美之間的“高層互動”正在悄然推進?
與此同時,香港《南華早報》也放出消息稱,特朗普與中方最高層或將在10月底APEC峰會前后舉行會晤。若這一安排成真,而又提前“試水”北京閱兵,那么特朗普的9月行程就變得耐人尋味。
不過,特朗普若真出現在北京,阻力可想而知。美國內部的建制派、情報系統、軍工集團都不希望他與普京“拉得太近”。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地緣敏感點”促成美俄談判,更被視為“政治災難”。但也正因如此,特朗普若敢于打破禁忌,將北京作為“外交突破口”,其影響力不可小覷。
歐洲的焦慮,也隨之而來。歐盟不僅持續加碼對俄制裁,更在第18輪制裁中牽連了中國企業。兩家中國銀行被指協助俄羅斯繞過貿易壁壘,遭到不公正打壓。這不僅是對中國的挑釁,更體現出歐洲在地緣問題上的戰略焦慮。
北約也不甘寂寞。秘書長呂特公開“威脅”中國與印度,稱若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將面臨“二級制裁”。對此,印度迅速回懟,表明不懼壓力。而中方則堅決反對任何未經聯合國授權的單邊制裁,清晰表明立場。
在這一系列外交動作背后,普京的東行顯得格外重要。他不僅是為紀念活動而來,更是釋放“和平信號”。一旦特朗普也現身北京,這場紀念活動就將瞬間轉變為一場全球矚目的地緣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外界熱議不斷,中方始終保持克制。“暫無信息可提供”是對外公開的立場。這既是外交的分寸,也是戰略的智慧。中國不主動促成美俄會面,但也不拒絕提供平臺,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于特朗普來說,這也許是他兌現競選承諾的最佳機會。他曾誓言“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如今半年已過,戰火未息,國會壓力倍增。若能借北京這場活動推動局勢緩和,無疑是一次“外交加分”。
當然,風險也并未消失。在美政壇極度撕裂的當下,任何“親俄”舉動都可能引發政治風暴。但對于精于權謀的特朗普而言,“風險越大,回報越高”。
北京閱兵的準備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各國邀請函已發,普京的行程已定,特朗普的身影仍是謎。但可以肯定的是,三方都在默默布局,等待一個恰當的節點,將這場可能改變格局的會面推上舞臺。
佩斯科夫那句“如果特朗普恰好也在中國”的話,如今看來,確實不簡單。它既是試探,也是暗示,更是一道“外交伏筆”。
中方始終堅持和平立場,歡迎各方通過對話解決爭端。若普京與特朗普最終在北京實現歷史性會面,無論是否達成協議,這一幕都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中國,作為這場博弈中最穩健的支點,已悄然走在國際舞臺的中央。
信息來源:
[1]觀察|特朗普為何對俄羅斯下50天最后通牒? 澎湃新聞
[2]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抗戰偉大精神,中國公布“9·3”閱兵安排 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