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已確認,普京將于9月赴北京出席紀念二戰結束80周年活動,這是中俄關系中的重要事件。
此次活動規格頗高,目前已有俄羅斯、南非等 10 余個國家確認出席,活動將包括閱兵式、國際研討會等環節,聚焦二戰歷史記憶與全球安全合作。
普京的出席,既體現了中俄關系的緊密,也從側面彰顯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
普京訪華的戰略意義
俄羅斯官方已明確,普京將在2025年9月赴華,出席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閱兵式。
這不是頭一回他來中國,但這次不一樣。
俄烏沖突尚未停火,西方制裁仍在施壓。
在這種情況下,普京親自出席閱兵,顯然不是形式化參與。
中俄近年來合作持續升溫,不僅限于能源、軍事,連輿論戰上也有越來越多的合作領域。
北京此時成為莫斯科對外展示外交的舞臺,既是戰略考量,也算外交操作。
而閱兵這種場合,看似莊重、儀式感拉滿,實質上卻是外交動作的絕佳掩體。
在鏡頭之外,才是真正的較量與交鋒之地。
特朗普的決策困境與美國輿論反應
跟普京的“官宣”不同,特朗普這邊還在搖擺。
《國會山報》發文勸阻特朗普:“別去!去了會損害美國國家形象!”體現出明顯的焦慮情緒。
CNN、NBC也沒閑著,輪番上陣,變著法地提醒美國公眾:“特朗普要是跟普京‘同框’,那我們還怎么維持對俄強硬立場?”
這是美國國內深層撕裂的再次顯現。
建制派不希望特朗普“自走棋”,尤其在拜登政府維持對俄制裁、援烏立場時,他若貿然出現在北京,和普京握手、寒暄、甚至“閉門會晤”,那可真是給華盛頓添堵了。
特朗普的猶豫是政治風險的權衡。
若他出席,或許能展現出 “唯有我能處理好對俄關系” 的姿態;但倘若出現意外狀況,民主黨與主流媒體是否會重提 “通俄門” 舊案并對他展開猛烈抨擊,目前尚無法確定。
美俄試探,協議未明但氣氛已起
佩斯科夫那句“如果特朗普也在中國,兩人不排除會面”,并沒有說太多。
但留白本身就是一種技巧,外交表述常保留協商空間,體現策略性。
當下烏克蘭戰場局勢焦灼,俄軍雖有推進,但遠未形成壓倒性優勢。
反觀美國,眼下正值大選前夕,對烏援助的“疲勞感”在國會蔓延。
民調一再顯示,美國選民對“繼續燒錢在歐洲”已明顯不耐煩。
特朗普就在這種氛圍下說了句狠的:“50天內不達成停火協議,美國就對俄貨物加征100%關稅。”
佩斯科夫沒有針鋒相對,反而拋出“見一面也可以”的溫和回應,說明俄方明白,也許正是時候,該談一談了。
北京閱兵:不僅是紀念,更是平臺
閱兵的意義不僅是軍威展示,更是外交信號。
而2025年的這場閱兵,顯然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戰略意圖。
中國沒有高調插手,但其平臺作用愈發凸顯。
在當前全球缺乏有效多邊機制的背景下,北京這種“非正式外交場合”,反而成了三邊互動的最佳場所。
不是G7那種嚴肅會議,也不是北約那種一邊倒的組織,中國的外交平臺,更像是一張靈活的棋盤。
佩斯科夫話里的“如果”,其實就是在說“我們想談,但要找個合適的地方。”
北京,恰好就是這個地方。
美國建制派焦慮爆棚,特朗普路線再遭質疑
美國內部的分裂比我們表面看到的更深。
特朗普的“非傳統外交”路線,從他上臺那天起就沒斷過爭議。
跟金正恩握手、和普京“親密互動”,這些畫面在美國政壇是“忌諱”,卻獲得部分選民支持。
這次北京之行,若成行,將再次挑戰華盛頓政壇的“外交正統”。
而民主黨高層顯然不愿看到這個畫面。
他們害怕的,不只是特朗普與普京的“合影”,更是他用這種方式,重新定義什么叫“美國優先”。
這就是為什么《國會山報》才會破天荒地公開干涉前總統的行程。
這不是外交問題,這是國內政治危機的外溢。
烏克蘭戰事陷入“高耗期”,外交窗口正悄然開啟
烏東戰事沒有停。
過去兩周,頓涅茨克方向交火頻繁,哈爾科夫前線態勢變化劇烈。
澤連斯基突然更換國防部長,從側面說明,烏方戰場壓力極大。
而俄軍也不輕松,尤其后勤和兵力補充,已經開始出現瓶頸。
夏末或將是關鍵攻防節點,雙方都在賭。
就在這膠著階段,美俄之間的“會不會見面”,就顯得格外重要。
佩斯科夫沒有說“我們要談停火”,但他留了口子。
這種模糊空間,恰恰是外交突破的起點。
如果特朗普真來了,兩人真見了,一些話,就可以在北京說出口了。
不是協議,不是條約,是“你能不能退一步,我讓一步”的初步試探。
中國角色:不喧嘩,但早已在場
這場閱兵可能是一次全球注目的紀念儀式,也可能是一次歷史性的外交節點。
中方沒有開口,但已經提供了舞臺。
俄羅斯借著中方平臺,試圖“借船出海”;美國建制派緊張,是因為他們知道在北京這樣的場合里,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不好再收回。
中國在國際互動中發揮著建設性的平臺作用。
這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地緣與現實共同塑造的角色。
結語:
普京9月赴京出席二戰勝利紀念活動,彰顯中俄緊密關系,也為俄羅斯在國際上展示伙伴力量提供平臺。
特朗普的猶豫與美媒焦慮,體現美國內部分歧與對中俄互動的忌憚。
北京此活動不僅是紀念,更成美俄潛在互動的外交平臺,中國雖未主動介入,卻以平臺角色影響地緣互動。
這印證中國國際影響力及在復雜局勢中的獨特作用。
參考資料:
五常融視界2025-07-22普京秘書親口表態,一旦特朗普來華看閱兵,美俄總統可以見上一面,中俄美歐局勢變化太快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