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一位朋友說: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一跟父母說話,語氣就變得特別沖。”
“我一度以為是自己脾氣不好,可是跟身邊的朋友、同事說話,脾氣很溫和。”
“我每次說完又會覺得有些愧疚,覺得父母工作很辛苦,自己說話還是這種語氣。”
“但是,每次跟他們說話,就覺得控制不住脾氣,我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問題了?”
為什么和父母一說話就不耐煩,語氣特沖
朋友說:自己從小到大,爸媽從來不會肯定她,只會諷刺挖苦。
小學的時候,期末考試考了97分,高高興興地拿著成績單回家。結果爸媽說:想想還有3分怎么丟的?這就驕傲了嗎?
為什么和父母一說話就感覺煩躁,有一股無名火。其實,并不是討厭或反感父母,也不是脾氣不好。
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每次需要父母安慰和鼓勵的時候,父母總是把諷刺、挖苦的話掛在嘴邊,語氣中充滿了冷嘲熱諷。
時間久了,孩子就無法和父母親密起來了。
有人說,父母的壞脾氣是會遺傳的,其實父母說話的方式,也一樣會遺傳的。
一個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也容易教出一個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
我告訴朋友:你值得被愛,你要好好保護自己。
你其實只是在自我防御,可能因為一直以來,你都是被打擊被否定被無視的。
你也無需自責,你說話沖,不代表自己不孝順對不起父母,因為早年可能沒有人和你好好說過話。
你只需要,好好地把自己重新養一次。
中國式的親子關系,缺的從來不是愛,而是好好說話
媽:吃蘋果嗎?
我:不吃,我現在很飽,吃不下。
媽:蘋果好啊,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我:很飽吃不下啊。
媽:我幫你切啊,蘋果對身體好。
我:媽,我真的很飽,不想吃。
媽:媽今天剛買的,新鮮得很!吃一口試試。(已切好,準備往我嘴里塞)
我:媽!我不吃!真的很飽很飽!我剛吃了飯,現在肚子很脹,吃不下!
媽:就一口蘋果能脹多少肚子!媽都切好喂到你嘴邊了!吃一口嘗嘗味道(開始準備強塞)
我:(大喊)我不吃!不吃!不吃!我到底要說幾遍你才能聽懂!我不吃!我很飽!吃不下!吃不下啊!
媽:不吃就不吃唄!吼什么吼!有你這樣對媽的孩子?白眼狼!!(生氣地走開)
我:嘆氣中……
我發現:中國式的親子關系,缺的從來不是愛,而是好好說話。
對于那些所謂的難溝通的父母,我感覺,其實根本問題在于:
他們根本就不認為孩子有跟他們溝通、對話的資格,他們只是想發號施令,然后得到孩子的服從罷了。
孩子認為的友好溝通,無論觀點多正確、措辭多委婉、語氣多溫和。
在他們看來,都可以歸結為三個字“不聽話”或者兩個字“犟嘴”……
感覺,就沒把孩子當獨立的人看待過。
或許,對于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這輩子唯一能品嘗到權力,隨意支配的滋味也就只有孩子身上了。
我媽媽其實超愛我,但也是超愛否定我。
小時候無論誰怎么欺負我,罵我,我媽媽都會說是我的問題。
然后再給我買衣服,給我錢安慰我。從小到大,我媽掛在嘴邊的話都是,“人家別人家怎么怎么,你怎么不行……”
父母明明滿嘴是愛,卻表現得滿目猙獰。
有人說,中國父母是最傻的父母,明明愛孩子愛得不行,孩子卻總感覺不到愛。有話不好好說,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說話雖然簡單,但絕不是一件小事。
說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善意,親子之間溝通就會不那么困難。
你以怎樣的方式愛孩子,孩子就以怎樣的方式愛這個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