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
網購已成為
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過網絡
消費者常常能發現更多實惠的商品選項
然而
并非所有商品都適宜網購
尤其是藥品
網購藥品存在諸多陷阱
不少市民因此上當受騙
損失慘重
近日
就有一市民
因網購藥品而被騙走12萬余元
事件還得從7月6日下午說起,家住甘家灣小區的劉某來到羅家橋派出所報警,稱自己網上購物,被騙了12萬余元。
原來當天早上,劉某在家中通過手機看影片時,手機上彈出一條廣告,劉某出于好奇,便點擊廣告彈窗,下載了一款APP。注冊登錄后,便有客服向劉某推薦藥品,劉某選了09號藥品后,對方發來收款二維碼,劉某通過微信掃碼支付了58元。
付完款后,對方又稱該藥品是從國外寄到國內的,怕海關過不了,要劉某支付15元保證金,劉某便向對方支付了15元。隨后,對方又稱劉某已完成APP內物流通道創建的三分之二,只要劉某再支付一個訂單,便可完成物流通道創建,并且會有額外獎勵。劉某便選擇了對方發過來的1號訂單,分別支付了305元和499元。但支付完后,對方又說領取獎勵失敗,獎金被凍結,需要聯系另外一個客服幫忙解凍。
當天下午,劉某在平臺聯系上另外一個名為“橙子”的客服。“橙子”給劉某發來了幾個銀行卡號讓劉某轉賬,并說到時賬戶解凍后本金會連同返利一起返給劉某。信以為真的劉某便在對方的誘導下,給對方賬戶分多次轉款共計127800元。然而,轉賬后的返利卻一直沒到賬,劉某這才意識到被騙,忙到派出所報警。
接警后,羅家橋派出所隨即立案偵查。經清查,劉某共向對方轉賬13筆,被騙128677元。目前,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醒 :
不要輕信陌生來電,點擊陌生鏈接或掃描陌生二維碼、下載陌生APP,不要向陌生人轉賬匯款,下載安裝“國家反詐”APP,及時了解詐騙套路,謹防上當受騙。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主編 / 馮國棟 責編 / 肖姿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