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掛滿枝頭的荔枝
在我爸用手機發來荔枝掛滿枝頭的照片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家幫忙賣荔枝。
我的老家在廣東省陸豐市,家里有將近一畝地的荔枝林。從我記事起,那邊就一直種著荔枝,最年輕的樹是我出生那年種下的,現在也有三十一歲了。
往年荔枝豐收時,爸媽給我們四兄妹寄完,再送點給親戚,基本也就沒有了。去年是小年,樹上沒有多少果,只夠自家吃,往年寄給我兩箱的荔枝則變成了一小箱。今年是大年,而且是近幾十年來的大年,家里種的荔枝豐產了,于是我和丈夫安添決定回家當幾天果農。
?我家的荔枝園,紅彤彤的荔枝掛在樹上。
我和安添在6月下旬回到了家里的果園。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等我們真的到了現場才感受到荔枝的豐產,一些樹枝都被壓彎了,連樹干上長的小側枝都掛了不少。長在高處的荔枝已經紅彤彤的了,陽光少的地方果子還帶點綠。
因為我們家的荔枝是野放的,沒有加肥,所以個頭比常規種植的要小,在當地市集賣不上什么價。荔枝剛出的時候,當地市集差不多賣10元一斤,我媽為了快速賣出去,就賣8元一斤。等荔枝大量上市后,我家的荔枝賣5.5元一斤都沒什么人買了。對顧客來說,個大便宜才是王道,才不管你打藥不打藥。
再加上本地沒有像茂名市那樣的集中收購點,量少的話也很難承包給供應商。想賣多點錢就只能在網絡上找銷路了。
好在我們去年十月到福建龍巖做自己的農場時,便開了個微店賣農產品,也慢慢建立了微信群在里面分享我們的日常。于是,我們回家前兩天,在微信群里說了一嘴賣荔枝的事情,很快便有三四個朋友預定,這樣至少第一天就可以忙著發貨了。
安添在現場拍了一些荔枝的照片作為我們微店的商品圖,繼續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吆喝。當時也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買,覺得能多賣一點是一點,因此價格也沒有按生態種植算,最后定價為3斤54元,5斤88元。
定價時我們參考了福州超市的價格,一斤16元左右。因為我和安添返鄉之前是在福州工作的,覺得那邊的朋友買的可能性比較大。可當時我們低估了運費的價格,也就沒有考慮到省內和省外運費的差異,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第一次發貨才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作者和父親在摘荔枝。
2
運費比荔枝貴
荔枝結在樹上,是多么自然的一件事情。可要是想把它們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卻要經歷從發布商品信息、接收訂單、采摘、挑揀、打包、發貨、售后一系列復雜的流程。
第一次發貨沒有經驗,顯得有些兵荒馬亂。我們當時沒有紙箱,沒有泡沫箱,有的只是滿樹的荔枝。荔枝保鮮又比較困難,摘下來如果不做任何措施,按照當天的溫度,第二天荔枝表皮就會變黑變干,客戶可能會以為荔枝變質而投訴或退貨。所以我們當場決定,直接拿去順豐快遞點包裝,他們那兒肯定什么都備好了。
?摘下來的荔枝在晾干。
我們曾經實習的農場所在地廣州從化,是我國荔枝的主要產區之一,因此在荔枝成熟的季節,那里會有專門寄荔枝的順豐服務點,快遞費相對會便宜一點。可我們村都是些種荔枝的小戶和散戶,只有一個普通的順豐服務點。當我們趕到那兒時,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了,而工作人員卻只有一個。他忙得根本沒時間回答問題。場面一度有些混亂。
就在我詢問泡沫箱時,隔壁店的阿姨搶答道:“我們這里也有賣泡沫箱呀,你要幾斤裝的?”這幾天來發貨的農戶很多,她的泡沫箱和冰袋一直很暢銷。
打包好后準備寄出,小哥給了我們貼紙下單,這樣他可以繼續處理其他的單子。安添負責掃碼下單,他語氣有些震驚地說:“寄福州要36啊!”
“我們賣54,運費36,這還是標快的價格。”安添還在嘴里盤算著。因為忙著打包,現場有些亂,當時思維也比較亂。他誤以為我們寄的五斤裝是三斤的。
我腦袋也嗡嗡嗡的,人很多,我媽還在旁邊等著。她不理解我們為什么還不下單,弄那么久,因為她聽不懂普通話。腦子有些亂,但也想不到其他辦法了,就算是不掙錢也只能先發出去了。
?打包好待發貨的荔枝。
回去的路上,腦子稍微清醒了一下,才想到我們寄的其實是5斤裝,售價88,寄福建運費36,冰袋和箱子共5元,那我們自己就能剩47元。如果再遠一點的地方,運費就會更貴,例如寄山東的話,5斤裝標快的要54元。這樣的話,快遞費和包裝費大概要占到一單荔枝收入的三分之二了。
?順豐郵寄荔枝的價格表。
上網一搜,我才了解到只有大客戶,能享受順豐給到的低至六五折的折扣,像我們這樣的散戶,一次只有幾十或幾百的訂單量,就不用想著運費優惠了。
當時微店已經拍了有十幾單,四川、山東、福建都有。在運費問題一籌莫展的情況下,那天晚上,我們只好先把商品鏈接分為省內和省外兩個價格,省內還是3斤54元,5斤88元,省外則上調了一些,是3斤68元,5斤108元。
許多顧客不明白今年荔枝明明是豐產的,為什么還賣這么貴,但從果農的角度算一下運費成本,問題馬上就清楚了。
后來,我們換了京東來發貨,運費雖然和順豐沒差別,但可以買很多的優惠券,整體上還是比順豐便宜一些。最后,我們算了一筆賬:一共賣了51件,收入4503元,運費和包裝共1526元,快遞費和包裝費最終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但這并不包括因為寄快遞而產生的采摘、分揀和打包的人工成本。
3
趕時間的果農
第一天發的順豐,收到貨的顧客反饋包裝完好,荔枝也挺新鮮。而第二天的京東則是未知的,有些地方要兩天才到,我的心里裝滿忐忑。人在擔心的時候總是喜歡去互聯網搜集信息。不搜還好,一搜焦慮得更重了。搜到的盡是“后悔網上買荔枝”“避坑網上買荔枝”,配的圖都是泡沫箱里爛唧唧的荔枝。我只能緊張地等后面一波的人收到貨的反饋。所幸,第二批顧客的反饋也都很好,除了一個發到山東的荔枝確實有些爛了之外。
這其實是我用快遞發貨最擔心的事情。看著滿樹的果子,安添想要盡快多賣些出去。但對我而言,樹上的果子能賣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擔心的是客戶收到荔枝時是爛的。我從小吃到大的荔枝,很美味,不希望到別人手中就變成了爛荔枝,我希望他們能夠嘗到同樣好吃的荔枝。
要想讓荔枝保鮮。作為果農的我們必須在采摘、打包階段爭分多秒。荔枝要盡量在比較涼快的時候采摘,這樣溫度較低,比較容易保鮮。所以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果園采摘。采摘的時候也不能有水,不然悶在泡沫箱里很容易壞。我記得有一天晚上下雨了,還下得挺大,半夜聽見了嘩啦啦的雨聲,心里就有很不好的預感。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到果園時,發現荔枝還濕漉漉的,一切計劃全部打亂,只得等太陽出來,荔枝風干之后再摘了。
?對于沒有修枝的果樹,長很高,需要搬著梯子移來移去,效率更低,采摘的人工也更高。
采摘之后打包的過程也非常考驗手速。我和安添兩個人一天平均能打包二十箱。早上七點去采摘,十點左右回來。回來后分揀,有一些有蟲眼的要挑掉,有一些外觀不是特別好的也要挑掉,枝葉再修掉一點,但又要保留一點,這樣更保鮮。到中午,我們能分揀掉一大半,吃完午飯后繼續分揀,每個放進箱子的荔枝基本都會過一眼,這樣時間花費的就比較多。下午三點前打包完畢送去快遞總站點,荔枝就能趕最早的一班車發出去。
幾天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我們回到福建龍巖后,廣東又接連下了幾場雨。我想,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片荔枝林,或許都少不了和我們一樣穿梭在那些青的紅的荔枝中間的果農,他們肯定在想盡辦法搶著時間采摘果子。我又回想起第一天發貨時,我媽在一旁焦急等待的神情。運費的確很貴,但我們也無法改變什么。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發貨之前,爭分奪秒地為荔枝“保鮮”,作為一個小果農,我們也只能做到這些了。
?我們走的時候還摘了一車荔枝回龍巖,打算賣一點給村里人,一斤10元,卻無人問津。在當地有人從廣東直接收購荔枝運進來賣,最貴的荔枝才賣8元一斤,并沒有人要買我們的生態荔枝。
?最后只好做成荔枝泡酒了,村民們正在幫忙剝荔枝。
-這是食通社第726篇原創-
食通社
作者
三七
返鄉青年,在野生活農場主理人,一位正在探索自然農法的新農人,可持續生活實踐者。
圖片:除說明外,均由作者拍攝
編輯:玉陽
版式:小寸
掃碼打賞,支持原創知食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文章
點擊關鍵詞,進入更多文章合集
星標我們,不錯過更新
「點贊」「轉發」「在看」「留言」
▼ 擴散美味知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