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越
日前,“飯店老板稱不搞‘雙標’就活不下去”這一話題沖上熱搜。據《法治日報》報道,某烤串店堂食和外賣大不相同:供堂食的烤串,羊肉當天現宰,蔬菜清洗干凈,而外賣則統一使用冷凍肉,先油炸再電烤,8分鐘內即可完成從接單到打包的全流程。烤串店老板介紹,冷凍肉提前腌制,加了不少香料,就算配送后口感變差,顧客一般也吃不出來。
堂食與外賣“兩副面孔”,這種現象正在不少飯店上演,店家的做法也五花八門。據報道,除了在食材上有鮮肉、凍肉之分,一些飯店在油品、分量和價格上也搞起了“雙標”——堂食炒菜用花生油,外賣則用調和油;堂食米飯用新米,外賣用陳米;即便是同樣的價格,外賣的分量卻因打包盒的“貓膩”而“縮水”;而加上配送費、打包費等,外賣的價格甚至還高于堂食……
到店用餐“不敢怠慢”,線上下單“又瞞又騙”——如此“雙標”,讓消費者有被“背刺”、被糊弄之感。對不少消費者來說,點外賣時會以商家是否有正規門店、有無堂食,來判斷其外賣是否“靠譜”。然而,商家玩起堂食、外賣“兩張皮”,極大侵蝕著消費者的信任,也是對消費者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的侵犯。
客觀來說,飯店可以基于自身特點對堂食和外賣采取一定的差異化經營,但這種策略的制定絕不能是商家的任意定、“偷摸定”,更不能觸及法律底線。比如,明明用的預制菜,卻在外賣平臺標榜“現炒現賣”,堂食20分鐘才能做好的菜,外賣10分鐘就送到了……如此“掛羊頭賣狗肉”、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甚至故意欺詐的行為,已然涉嫌違法。不管選擇堂食還是外賣,消費者的權益都受到法律保護,容不得商家玩花樣、搞“雙標”。
商家的相關操作背后,實際上是在平臺規則下為了壓縮成本、最大獲利而打的算盤。凍肉比鮮肉便宜,預制菜出餐快,再考慮到平臺抽成、包裝費等成本,加之平臺的配送時效要求和評分機制,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商家的“雙標”行為。還有的商家仗著外賣消費者不在現場、看不到后廚,難以直觀對比堂食和外賣的區別,取證難、維權難,故意動起偷梁換柱的歪腦筋。一旦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破壞的是整個餐飲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
以犧牲品質換取短期生存,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那些算計消費者、不講誠信的商家,消費者自然也會選擇用腳投票,不僅會“拉黑”外賣,恐怕還會“避雷”堂食,最后影響的是商家的長遠發展。外賣經營服務也從來不是野蠻生長的法外之地。當前多地出臺了相關規范和標準,不僅對外賣經營服務各環節進行了細致的規定,也強化了經營者責任,明確做好誠信經營、明廚亮灶等工作,還有的規范要求商家要將食品加工過程實時展示給消費者,接受社會監督等。
對商家來說,堅持品質才有真正的競爭力,堅守誠信才是發展的正道。能留住客人的,從來不是算計和糊弄。與其給堂食、外賣設定雙重標準,不如把心思花在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平臺要擔起責任、強化審核,打破信息壁壘,對“預制菜”“冷凍復熱”等信息要強制明確標注;相關行政部門也要加強和細化監管,對多次違法的商家要依法嚴懲,納入行業黑名單,切實提高其違法成本。
堂食、外賣“雙標”不應成為生意經。讓消費者不管是堂食還是點外賣,都能吃得明白、吃得放心,這是消費者的期待,也是商家應堅守的底線。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