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一則關于老年公寓企業爆雷調查的報道引發關注。
報道指出,在浙江省余姚市,舜辰老年公寓項目近期爆雷。十余年間,舜辰集團的負責人徐燮鋒和熊蘭青一家,通過承諾保本付息的借款、預付房款每月返還租金、認購原始股等數種形式,吸收4000余名債權人的存款,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老年公寓內的老人及其親友。今年4月17日,舜辰集團停止兌付本息。這對眾多投入巨額存款的老人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
舜辰集團旗下關聯了18家公司,共運營了3個養老機構項目,總資產25億元,機構體量和產業規模位于浙江省前列。而且報道提及,債權人普遍認為,舜辰集團不像那些虛構養老項目的純詐騙公司,“初心是做養老”,舜辰老年公寓內無論硬件設施還是軟性的運營服務都廣受住戶好評。盡管如此,該項目也還是爆雷,讓很多人感到不解。
過度擴張、資金鏈斷裂,是爆雷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認的是,養老機構預收服務費引發的金融風險,一直纏繞在項目的核心地帶。
2019年3月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對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通過銷售預付費性質“會員卡”等形式進行營銷的,按照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采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
養老機構預收服務費受到嚴格監管,但在舜辰老年公寓,以“服務費”替代“購房款”的另類操作方式,卻在獲得大量預售服務費的同時,也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近年來,多家康養項目爆雷。近期,知名康養公司山嶼海集團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案件涉及康養旅居、房產托管、電子產品租賃等多類高收益理財產品,總涉案金額預估超40億元,受害者以中老年群體為主。此外,長沙愛之心養老公寓、成都置信康養平臺養老項目的爆雷也引發關注。
康養項目經營模式的得失背后,是眾多老年人的夢想破滅。當他們從某些康養項目營造的快樂養老的幻境中走出來,直面維權難的局面時,傷心和憤懣是難免的。沉重的債務負擔、巨大的心理落差,成為個體不能承受之“重”,也成為我們必須消解的群體性苦痛。
據測算,到2035年,旅居康養產業規模將達5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以規范發展的康養項目承載老年人的養老夢想,成為政府、企業和群眾共同的心愿。
方興未艾的市場誕生了大批好項目,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應看到,有一些康養項目成了脫韁的野馬,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從監管層面而言,針對某些康養項目明里暗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問題,將監管關口前移、加大監管力度、懲治違法行為,從而及時有力地消除康養項目的“隱雷”,變得越發重要。
與此同時,老年人也應擦亮眼睛,更加謹慎看待和選擇康養項目。對那種制造“穩賺不賠”神話的推廣之術,要格外警惕,防止因貪圖小利掉入陷阱。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