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FIRST青年電影展在西寧屹立的第十九個年頭,卻是我參與FIRST的第一個年頭。
第一次來到西寧,它與北影節(jié)和上影節(jié)的區(qū)別十分顯著。如果說北京和上海兩座超級大都市帶給我的是眼花繚亂的車水馬龍與人來人往,帶來的是席美爾口中的“都市經驗的碎片化與突兀性”,那么西寧便是一片安詳的凈土。
不過,在這片凈土之上,蘊含的是那句“生猛鮮活,打破規(guī)則”的宣言式口號的力量。相較于北影與上影對于老電影排期的癡迷與龐大,在FIRST,我看見的是當下最為鮮活的創(chuàng)作力量與生命書寫,每一部電影,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打開關于電影的未來。
作者:Wayne
排版:李沛蓉
責編:萬年
策劃:拋開書本編輯部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DAY 01
十九屆的開幕片是今年剛進行4K修復的《原始星球》,選取一部充滿著后人類反思意味的電影作為今年的開幕片,不僅是對于“過去”的回望,也更是一部對于在這個一地后現代雞毛的當下中,我們人類所占據的中心位置的質疑與批判,響應了那句FIRST“打破規(guī)則”的精神。
開幕片過后,我緊接著去看了主競賽動畫短片合集*1。八部短片風格迥異,它們有些帶著學生作品的稚氣,有些彰顯著成熟的視聽技巧。
其中《失焦》這部短片最令我驚艷,影像的形式模擬著“失焦”的視像,風格化的畫風頗具山村浩二的影像質感。
雖然在劇作層面上影片并未給出一個所謂的流暢的敘事文本供我們解讀,但顯然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也并未在此,它所蘊含的鮮活的生命力與影像自覺所表露出來的都是創(chuàng)作者真誠的情感,光是做到這一點便已難能可貴。
《那天,媽媽晚上沒回家》是一部恐怖短片,影片采取千禧年間的DV畫質與廣告音,充滿著失真般的中式夢核的恐怖體驗。盡管這種形式上的選擇有著投機性質,不過,“恐怖”作為一種類型元素,最重要的或許正是“吸引力電影”中奪人眼目的視覺沖擊。
其余的幾部短片令我略微有些失望。《沉沒》的畫面蒙上了一層模糊的面紗,營造了一種壓抑的氛圍,對人與人間的冷漠進行了批判,但或是礙于時長,有概念先行之嫌;
《汾河花園》令我驚喜的點在于結尾對90年代“為無名山增高一米”的行為藝術的致敬,可惜劇作的單薄令這一原本的點睛之處成為了生搬硬套;
《華麗島》勝在畫風,頗具賽博意味,講述了一個關于父女關系的故事;《恕不奉陪》《我的朋友陳看看》《噓》三部短片盡管在形式上各自獨樹一幟,卻都在故事文本層面上顯得無比單薄,或也是創(chuàng)作者自我意識過剩的體現。
隨后,我迎來了我的第一部主競賽長片——《一匹白馬的熱夢》。影片探討了少數民族在當代都市中的身份認同與現代性對于民族性的文化侵蝕,故事講述了牧民賽那在一段時間里的生活遭遇,從他的馬術表演開場,編導帶出了賽那作為一個草原牧民在現代都市沖擊下所遭受的社會困境與生活壓力。
期間,有一段落是賽那在迷惘與惆悵時的幻想片段,他身穿盔甲,騎著白馬,頗具古代蒙古將士之風,朝著前方行進。
在這一段落中,賽那與他的白馬處于大片黑暗當中,二者身后乃是一片藍光,編導以一種戲曲式的舞臺化表現方式處理賽那心中的迷茫,極具“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般的意味。
然而,創(chuàng)作者似乎是想將許多議題融入影片當中,諸如后人類的反思、土地所承載的民族寓言、中年危機的失意等,可影片的故事文本沒有一個“麥格芬”推進敘事,割裂的敘事段落又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遞進的情緒體驗,這就導致影片更像是一副“拼貼”式的圖景,充斥著作為符號的現代性景觀和單薄的人物形象,于是雜糅這么多議題也就讓影片顯得雜亂無比。
哪怕結尾處當賽那騎著他的白馬只身走進車水馬龍的公路上,看似是一種對于現代性的反抗與對民族性的堅守,卻早已被那些裝置性的符號景觀削減了表達力度。于是,在影片中就不再存在著一匹白馬的熱夢,而更像是在一陣驚顫后不受控的喃喃夢囈。
DAY 02
《無盡之旅》是我期待了許久的一部電影,但也成為了我目前最失望的一部電影。
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兩個世紀以后,那時的人們在將死之時可以選擇“上傳”,以此進入“新世界”,在那里你可以通過你在現實世界工作積攢下來的“算力”購買到一切。
影片中的主人公成啟在年幼時母親就已經離開,作為一個工程師他不滿足于單薄無聊的生活,在父親“上傳”后,他意識到了“新世界”所允諾的幸福是虛假的,決心做出改變的他踏上了尋找母親的道路,在公路片的類型樣式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壓抑的未來世界。
作為一部低成本的軟科幻電影,《無盡之旅》沒有在“科幻”這一類型元素上下過多的功夫,影片沒有展現什么視覺奇觀,而僅僅是將這一元素作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板,探討的主題依舊是“人類間情感的力量”。
影片的敘事結構比較奇特,看似成啟是第一次尋找他的母親,其實影片中不斷呈現的不同的閃回片段早已暗示了這已經是他無數次踏上這段旅程的其中一段罷了。
在結尾,影片揭示了成啟的尋找之路是“新世界”為他打造的一次又一次的現實模擬段落而已,他在虛構的現實一次又一次地徒勞的改變現實,試圖彌補母親離開的創(chuàng)傷,但每一次又在最后選擇“上傳”。于是,這種嵌套結構下,起點即是終點,終點即是起點。
盡管在敘事結構上《無盡之旅》完成對于時序的顛倒和對線性時間的突破,但它最令我失望的點乃是故事文本層面上的單薄與演員木訥的表演以及尷尬的臺詞對話。
同為尋找母親的主題,《德州巴黎》以克制的手法在電影史上留下了一道霓虹公路上難以抹滅的紅,《無盡之旅》卻在不合時宜的煽情段落中賣力地擠出突兀的情緒表達。
影片中成啟每一次與他者的相遇,創(chuàng)作者都在試圖呈現一塊又一塊的情緒碎片,直至最后當成啟與母親的相遇時好構成一塊完整的拼圖。可這些相遇充斥著巧合性的成分,讓情緒的跌宕成了生硬的說教與尷尬的口號。
隨后,我前去觀看了先鋒創(chuàng)作單元的四部短片。
觀看這些短片的時候,我在思考“先鋒”的真正意味,我該如何去理解“先鋒創(chuàng)作”這四個字?回看電影史上第一次的先鋒電影運動,“達達”通過毫無意義的囈語對資本主義的對抗和“超現實”對電影手法如何進入人物心理的探索都稱得上是真正的先鋒創(chuàng)作。那么屬于當下這個時代的先鋒創(chuàng)作又應該是怎么樣的呢?
很可惜,這四部短片都無法提供給我這個答案。《散步的口音》像是一部人類學影像或是語言學影像,探究了語言的缺失,捕捉著實在界的碎片,但這些議題也難以稱得上“先鋒”二字;
《會真記》讓我夢回《登堂入室》,在文藝作品“覆寫”的運行機制上進行淺嘗輒止的嘗試;
《邊境航行》是創(chuàng)作者利用“偽紀錄片”的影像技法所拍攝,但卻又不遵循著影像的剪輯原則,配上看似深刻的畫外音旁白和vlog式的剪接段落完成了一場空洞的“奧德賽之旅”;
《在你所見的世界之中》雖然在形式上做了影像本體的探索,但內容是以創(chuàng)作者意義不明的旁白記錄著自己的愛情故事,唯有開頭拍攝的具有速度感的影像畫面觸及了現代性的表皮,結尾處對王家衛(wèi)的粗劣模仿,“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的臺詞也不再是對于現代性時間速率的觸及。
《邊境航行》和《在你所見的世界之中》所謂的“先鋒”在形式上朝著拉杜·裘德靠攏,在內容上又呈現出了對于一個絕對權威的“彌賽亞”的諂媚。真正的后現代一直都是“總要到來”。
不過,當我走出寰宇影城的大門,回到酒店的一路上,回想著這兩天在FIRST的體驗。
我發(fā)現,在這個趕場只用幾分鐘,活動范圍不超過方圓一公里的影展中,我拋棄了現代交通帶來的速度感,以一種本雅明口中的“漫游者”的姿態(tài)漫步在西寧街道、地下通道與路口。
黑暗的影院中,銀幕上的運動影像帶我進入了一段脫離物理時空的體驗,每一部看過的電影,不論好與壞,都在我心中留下了一處痕跡。
綿延的時間體驗回應著現代性給我?guī)淼摹罢痼@”體驗,它關于生命的直覺體驗,關于生命的流動,我享受著西寧這座城市帶給我的寧靜。
姜文超級英雄大片震撼來襲:鋼琴俠,朗朗
掰彎直男,愛上同性老師三部曲
藝術瘋狂轟炸,拯救不了的混亂敘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