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農貿市場熙熙攘攘。一旦攤位上響起“通川青脆李”的吆喝聲,人群就會迅速聚攏,將顆顆青翠欲滴、凝著晨露的脆李搶購一空?!巴ùㄇ啻嗬睢?,已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中華李村開啟"文旅+"盛宴打造春日仙境
一枚青果掛枝頭,一條產業鏈田間,一曲振興歌巴山。近年來,通川區依托獨特的自然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青脆李產業,讓這枚昔日農家院落的尋常小果,變身為撬動區域經濟、繪就振興畫卷的“金果果”。
規模發展 產業遍地開花
通川區地處四川東北部,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無污染。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青脆李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在這里生長的青脆李,個大核小、皮薄肉多、甜脆可口,品質上乘,深受消費者喜愛。
通川青脆李
走進通川區的青脆李種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李樹郁郁蔥蔥,枝頭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咬上一口成熟的青脆李,脆嫩的果肉在齒間爆開,清甜的汁水瞬間充滿口腔,那股清爽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
曾經,青脆李只是通川區農戶房前屋后種植的家常小水果。而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已發展成為規模化、標準化的支柱產業。
通川區集中力量推進青寧、北山、江陵、金石、碑廟、梓桐、雙龍等鄉鎮青脆李基地標準化打造。通過整合高效節水、土地整治、水肥一體化等項目,不斷完善基地基礎設施。新建的水池、壩塘解決了灌溉用水難題,滴灌設施讓每一棵果樹都能得到精準的水分滋養;新建的單軌運輸車,讓采摘和運送農用物資更加便捷,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
以鳳北街道雙魚湖社區為典型,社區紀委書記張翠堪稱青脆李產業發展的“帶頭人”,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李子姑娘”。2010年,她率先流轉土地50畝,種下老李樹根蘗苗2700株。在她的示范和帶動下,雙魚湖社區的村民們紛紛投身青脆李種植,田家塝村作為社區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積極加入其中。如今,整個雙魚湖社區1513戶4128人種植青脆李4000余畝,占耕地面積的80%以上,收入也以青脆李為主。社區還注冊了“環鳳脆李”商標,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示范村”。
田家塝村依托社區整體發展基礎,以母本園青脆李樹為核心,結合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文化產業,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這里的青脆李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品質逐年提升,成為通川區青脆李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每到李子成熟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李樹碩果累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采摘體驗,熱鬧非凡。
據統計,目前通川區青脆李種植面積穩定在4萬畝以上,產量逐年遞增,成為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技術護航 提升果實品質
為了提高青脆李的種植技術水平,通川區農業農村局積極作為。他們根據青脆李生產的各個關鍵時段,及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青脆李種植基地,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從果樹的修剪、施肥,到病蟲害防治,每一個環節都給予農民細致的指導。
農技專家田間指導果農為果樹進行修枝
同時,通川區還積極與科研院校合作,創新推廣“科研院校+科研試驗基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模式。依托科研院所,培育了一大批青脆李產業發展所需的科技、創新和農業職業經紀人等拔尖人才;依托農民夜校、農業技術推廣學校和其他專業技術機構,培養了眾多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實用人才。此外,還聘請了專業團隊、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加強對品種研發、栽培示范、配方施肥、疫病防控、重金屬治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究、攻關和服務指導。
在一系列技術措施的保障下,通川區青脆李的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果實的甜度、脆度更加出色,外觀也更加美觀,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
電商助力 拓寬銷售渠道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通川區敏銳地抓住機遇,搭乘“數字電商”快車,讓青脆李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早在2015年,雙魚湖社區的張翠等一批果農就開始嘗試通過網絡銷售青脆李。當時,他們通過QQ、微信等新媒體宣傳李子,沒想到很快就迎來了一筆來自廣州的訂單??蛻羝穱L后,不僅再次下單,還主動幫忙推廣宣傳。從此,青脆李的網絡銷售之路越走越寬。
主播現場直播帶貨通川青脆李,訂單源源不斷
如今,通川區的青脆李銷售已經形成了線上線下雙重渠道。線上,通過各大電商平臺,通川青脆李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國外。從川內的巴中、成都,到省外的陜西、浙江、廣州,甚至新疆、西藏等地,都有通川青脆李的忠實客戶。在電商節期間,帶貨主播們熱情洋溢地向網友們介紹通川青脆李的特點和優勢,短短1小時內,便能銷售青脆李2萬余斤,下單量突破4000單。
為了保障青脆李的運輸品質,果農們在包裝和物流上下足了功夫。他們不斷改進包裝方式,采用特制的泡沫箱、保鮮袋等,確保李子在運輸過程中不受損傷;同時,與京東、順豐、郵政、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合作,開通冷鏈運輸服務,讓消費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品嘗到新鮮的通川青脆李。
自2017年電商站點建立以來,雙魚湖社區脆李電商銷量逐年提升。通過電商銷售的環鳳脆李約400萬斤,電商銷售總額近6000萬元,占銷售總量的30%。預計今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的青脆李占比將達35%以上,銷售金額超7000萬元。電商的助力,讓通川區青脆李產業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三產融合 拓展產業空間
通川區并不滿足于青脆李的種植和銷售,而是積極推動三產融合發展,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一方面,通川區依托豐富的青脆李資源和優美的鄉村自然風光,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每到春季,萬畝李花競相綻放,潔白如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賞花踏青。游客們漫步在花海中,拍照留念,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到了夏季,李子成熟,游客們又可以體驗采摘的樂趣,品嘗新鮮的果實。
李花競相綻放 游客紛至沓來
在田家塝村,當地政府和村民共同打造了一系列鄉村旅游項目。修建了觀景臺、休閑步道,配套了農家樂、民宿等設施。游客們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田園風光,還能品嘗到地道的農家美食,享受悠閑的鄉村生活。據統計,每年前來田家塝村旅游的游客達數萬人次,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服務業的發展,為村民增加了收入。
另一方面,通川區積極探索青脆李的精深加工。目前,青脆李正朝著果飲、果汁、果干、果酒等精深加工方向邁進。通過精深加工,不僅可以延長青脆李的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還能有效解決鮮果銷售的季節性問題,降低市場風險。未來,隨著精深加工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通川青脆李產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未來可期 奏響振興強音
如今,通川區青脆李產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通川區制定了宏偉的發展目標,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形成特色鮮明、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建立一套綠色通川脆李標準化生產體系。
正待成熟的青脆李
到2026年,全區青脆李產業穩定在4萬畝以上,培育綠色通川脆李生產經營主體100家以上,創建通川脆李省級產業強鎮1個、國家級產業集群1個,建成集研發中心、創客中心、教學體驗中心、產品展示中心的母本園1個,打造綠色通川脆李及加工產品70個以上,力爭建設通川脆李精深加工企業1家,初步建成集生產加工、冷鏈物流、展示展銷、品牌創建于一體的青脆李全產業鏈體系。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通川區成立了通川脆李提質增效工作專班,由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各相關部門和鄉鎮協同合作,共同推動脆李產業發展。同時,還將有效整合涉農項目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加大對青脆李產業的投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提升、品牌創建、科研創新等方面。
通川脆李香千里,三產融合富萬家。在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征程上,通川青脆李產業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這一顆顆凝聚著山水靈韻與通川人民智慧汗水的青翠果實,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正向著更加璀璨奪目的未來鏗鏘邁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川青脆李必將香飄四海,成為享譽全國的金字招牌,為通川區的經濟騰飛與鄉村振興偉業,注入更為磅礴的綠色動力。
稿件原創,轉發請注明出處
來 源:達州融媒網
編輯:趙 磊
編審:鄭 濤
總編:僧希林
點個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