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中結尾
1945年,日本的廣島與長崎先后遭受代號為“小男孩”與“胖子”的兩枚原子彈襲擊,最終有20萬人直接死于核爆,50萬人在核爆中遭受了終生無法痊愈的創傷。
從這之后,禁止核武器使用就成為了許多國家的共識,可美國作為首先研發出核武器的國家,一直對禁核秉持曖昧不明的態度,畢竟他們有時大舉禁核旗號,有時又會把核武器擺到桌面上進行不言而喻的威脅。
甚至在7月17日,退役美國陸軍上校道格拉斯·麥格雷戈,就專門表明,美國手上僅有大約可以維持8天左右的進攻性和防御性導彈隨時可用。
也就是說,美國可以打一場為期8天的戰爭,然后將不得不使用核武器,而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發出核戰威脅了。
超級大國的戰略軟肋
根據美國智庫國際與戰略研究中心在近期的兵棋推演中已得出類似結論,那就是中美若在臺海爆發高強度沖突,美軍關鍵導彈庫存將在7天內消耗殆盡,而麥格雷戈將時限壓縮至8天,更進一步凸顯危機的緊迫性。
盡管五角大樓緊急回應“庫存充足”,但辯解顯得蒼白,畢竟此前美國防部剛以“庫存審查”為由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愛國者”導彈和155毫米炮彈供應,特朗普卻對此渾然不知,直到輿論發酵后才恢復運輸。
而且在俄烏戰場上,美國的炮彈消耗速度就令人瞠目結舌,僅是沖突初期,烏克蘭軍隊就在短短8周內,打光了美軍約14萬枚155毫米炮彈。
面對這一緊急狀況,美軍被迫動用了儲存在以色列的約30萬枚大口徑炮彈來填補缺口,就連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也曾公開表示,庫存已“低得令人不安”。
更為嚴峻的是,烏克蘭每月需要50萬枚炮彈,遠超美國當前和近期的生產能力,與此同時,俄羅斯僅2024年就生產了450萬枚炮彈,形成了壓倒性的數量優勢。
就連曾經象征美國全球防御戰略核心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如今也成為美軍資源短缺的縮影,根據美國陸軍副參謀長詹姆斯·明格斯承認,美軍僅有15套“愛國者”系統,其中14套可用。
但有3套部署在印太地區,1套在歐洲,其余的則在全球各地疲于奔命,而且為了填補烏克蘭戰場的需求,美國甚至考慮重新分配盟國的“愛國者”系統。
不對稱的昂貴代價
要知道,“愛國者-3”攔截彈單價高達400萬美元,且生產工藝復雜、周期漫長,盡管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計劃在今年生產600多枚,到2027年目標提升至650枚,但這對于全球需求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而且其他高精尖武器的情況更為嚴峻,例如標準系列防空導彈年產量僅有“幾百枚”,而像JASSM和LRASM這樣的高技術武器,擴產則受限于全球供應鏈的復雜性和專用生產線的稀缺。
尤其是中國近年強化兩用物項出口管制,就直接沖擊美國軍工命脈,例如導彈制導系統、噴氣發動機等關鍵部件依賴的稀土元素供應不穩,使美國加速生產計劃步履維艱。
即使美國增加資金的投入,但軍工企業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提高產量,無法滿足眼下的迫切需求。
甚至在紅海戰場,美軍與胡塞武裝的對抗呈現出驚人的效費比失衡,美軍艦艇不得不使用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先進防空導彈,攔截胡塞武裝成本僅幾千美元的自殺式無人機,這種“大炮打蚊子”的戰術雖然有效,卻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美軍在對胡塞目標的空襲中,大量動用了原本為“大國對抗”準備的“戰斧”巡航導彈和JASSM隱形空對地導彈,這些高精尖武器的庫存本就有限,卻在非核心戰場被快速消耗。
特別是在伊朗導彈襲擊卡塔爾烏代德美軍基地時,美軍緊急發射了大量“愛國者”攔截彈,而對以色列的精確制導彈藥援助,數量已經達到以“萬”為單位的規模。
所以麥格雷戈上校“八日戰爭”的警告并非空穴來風,畢竟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也分析,在一場可能的高強度中美沖突中,美軍關鍵彈藥僅能支撐約8天,屆時美國將面臨是否使用核武器的戰略困境。
盡管白宮并未對麥格雷戈的警告作出正式回應,但根據五角大樓7月初暫停對烏軍援的決定,就已經暴露出美軍彈藥庫存的緊張狀況。
主要信息來源:
原文登載于中國新聞網2022年07月19日關于“美國導彈庫存告急,只夠用8天左右”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光明網2022年07月04日關于常規武器消耗過快,先進導彈產量有限,美軍彈藥庫存到底剩多少?的報道
原文登載于唐河政法2022年07月29日關于美上將查爾斯曾暗示:不給對手贏的機會,戰爭打響后會先動用核武的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