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Sara這種三十多歲的老玩家,多多少少都會接觸過《Dota》,在《英雄聯盟》進入國服之前,《Dota》真的一度很流行,難度沒有RTS那么高,但也具有很多的操作性和決策意識。但事實上,我并沒有玩太多的《Dota2》,這款游戲對于我而言實在太難了,而且我當時已經完全沉浸在《英雄聯盟》中。不過,我依然會看《Dota2》的大型比賽,尤其是每年的TI賽事,中國隊和強隊的比賽全程看完。
但我對于《Dota2》賽事的熱情逐漸降低了。一方面是每年的游戲改動幅度非常大,到了我閱讀版本更新都無法理解改動的地步,如果你不花心思研究一下版本,看比賽的時候會失去很多樂趣。另一方面,中國隊連年的失利,FY和Ame這一代明星選手的逐漸衰落,讓我有種情懷逝去的恍惚。最近半懂不懂地看了電競世界杯的比賽,雪碧兩次TI兩次EWC冠軍,但我卻沒有以前的那種激動,好像也就那樣了。
我平時一般是看NGA論壇,在這個論壇里,《英雄聯盟》和《Dota2》玩家是勢不兩立,雙方互相攻擊的帖子從2012年就看到現在了。畢竟除客皆刀,先來者總是看不起后來者。當然,在我看來,兩個都是“垂暮之年”的游戲,玩家人數加起來都打不過《王者榮耀》,其實沒有什么好爭論的,愛玩哪個愛看哪個都是個人興趣。而我本周,剛好在海外論壇看到一個帖子,是《Dota2》玩家對《英雄聯盟》賽事的評價!
“通過參加我的第一次《英雄聯盟》——2025年MSI錦標賽,我現在明白了為什么《英雄聯盟》比《Dota2》更受歡迎。我長期以來一直是《Dota2》的玩家,盡管我是韓國人,但一直只看《Dota2》的比賽。我之所以更多地玩和看《Dota2》,主要是因為它的英雄模型更大,動畫更慢,讓我能清楚地看到細節。我一直覺得《英雄聯盟》的英雄相對于地圖來說太小,動畫過于華麗和快速,感覺像在看快進的視頻。然而,參加這次賽事后,我的看法徹底改變了。以下是我喜歡《英雄聯盟》的幾個方面。
《英雄聯盟》的觀眾和粉絲群體比《Dota2》更加熱情,規模也更大。賽場從頭到尾都座無虛席。許多人穿著戰隊球衣,舉著各種語言的幽默橫幅。《Dota2》也有這樣的氛圍,但感覺遠不如《英雄聯盟》這么激動人心。
快節奏且較短的選人階段,每場比賽都是BO5制,真的非常有趣。在《Dota2》中,你很容易遇到玩家或隊伍在20分鐘內只顧刷錢而不與敵人交戰。但在《英雄聯盟》中,無論是擊殺小龍/男爵還是gank,戰斗不斷發生。我曾認為《英雄聯盟》比賽時間太短,一旦某隊在金幣和擊殺上領先,很難看到翻盤,而《Dota2》即使在40分鐘時落后很多,依然有可能翻盤。但我發現自己同樣甚至更喜歡《英雄聯盟》的短時比賽,因為不會因為隊伍拖延戰斗而感到無聊。
LCK與LPL之間激烈、火爆且歷史悠久的競爭,以及其他黑馬隊伍的崛起,為比賽增添了更多樂趣。在《Dota2》中,頂尖選手大多來自東歐,尤其是俄羅斯。近期錦標賽也多被歐洲隊伍主導,競爭缺乏多樣性。北美和中國的隊伍在國際舞臺上逐漸式微,盡管FLY似乎有望成為北美的常駐代表。看到韓國選手在中國隊伍中效力,以及許多不同國家隊員混編的多元化隊伍也很棒。希望其他地區能很快趕上LCK和LPL。
最后,周邊商品的質量和種類令人驚嘆。手辦的質量頂尖,帽子、毛絨玩具和服裝的設計與做工也非常出色。我希望《Dota2》的周邊能達到《英雄聯盟》的水平。我無意挑起《Dota2》和《英雄聯盟》玩家之間的爭端。兩款游戲都很棒,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玩和看《Dota2》,但我從自己的角度分析了為什么我認為《英雄聯盟》更受歡迎。感謝閱讀。我想我以后會更多地看《英雄聯盟》的比賽!”
這個帖子寫得挺好的,這位玩家也不是串子,確實是在看了《英雄聯盟》賽事后,改變了自己對于《英雄聯盟》的刻板印象。我覺得《英雄聯盟》在游戲運營和玩法平衡方面,其實做得不算很好,但在電競賽事運營方面,確實是世界級的水平,哪怕大家一邊吐槽還是一邊看,每次國際賽事的收視率依然在不斷上升。拳頭游戲確實讓電競形成了完善的聯賽體系,甚至誕生千萬薪資的選手,雖然電競泡沫已經過去了。
在《英雄聯盟》職業比賽中,尤其是LCK的慢節奏和謹慎運營風格,15分鐘時整個比賽只有3次擊殺并不罕見。不過,這種莎士比亞局也很少了,哪怕以烏龜陣容著稱的GEN,今年的打法也很激進了。而在《Dota2》中,此時往往已經有15次擊殺。早年我玩《Dota2》時,每局有數十次擊殺,戰斗貫穿全程。此外,每個人都有一個幾十秒冷卻的傳送卷軸,可以傳送到防御塔,所以防守輪換非常常見。
其次,我看《Dota2》比賽時,前半段發生的事情遠不如《英雄聯盟》那么重要。這有好有壞。好處是《Dota2》的翻盤可能性更大,即使對手領先很多,也有更多機會通過操作逆轉或送掉優勢。壞處是前半段比賽的緊張感和重要性較低,而且《Dota2》比賽通常持續35-55分鐘,幾年前的對戰時間更長。《Dota2》的翻盤局還是太經典了,國內玩家應該都無法忘記水人波高的名場面。當然,《英雄聯盟》也有,比如去年T1對陣BLG的第四局和第五局,都是Faker一己之力翻盤了。
至于《英雄聯盟》為什么比《Dota2》更受歡迎,我覺得是有很多原因。游戲玩法與營銷都有關系。十年前的《Dota2》對局時間太長了,TI比賽常常打了60分鐘,而《英雄聯盟》最近十年都是壓縮了游戲時間,排位賽平均是29分鐘左右。現在的年輕人不想玩40分鐘以上的游戲,《王者榮耀》一局更是不到20分鐘。《Dota2》的平均游戲時長是40分鐘,而《英雄聯盟》比它短了近11分鐘。
另一方面,《英雄聯盟》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讓人接受。我曾經帶朋友玩過《Dota2》,新手真的連人機都打不過,買裝備、拉野都很難,更被說支援和救人。國服環境也很差,新手打得不好就一直被噴,甚至人機局也會被噴。更重要的是,在《Dota2》中你陷入困境已經不想打了,你都無法放棄這個游戲。相比之下,《英雄聯盟》節奏更快,游戲時間由地圖資源控制,玩家有明確的發育期和打團期。
《英雄聯盟》也是有玩法缺點的,那就是裝備選擇較少,出裝多樣性不足,英雄固定一個位置甚至一個玩法,典型的設計師教你玩游戲,沒有半點的主觀能動性。《英雄聯盟》有更廣泛的全球營銷支持和亞洲市場的支持,雖然北美和中國地區的人氣大幅下滑,但歐洲、韓國和新興地區還是很火的。《Dota2》主要在歐洲和東南亞等相對較小的市場活躍,國內的玩家逐漸變成云觀賽的粉絲,近年沒有出現強力的新人。
總體來說,《英雄聯盟》的粉絲群體比《Dota2》年輕得多,哪怕不是《王者榮耀》那種高中、大學年齡段的粉絲,也普遍是25歲至40歲之間。另一方面,《英雄聯盟》依然還有Faker這種傳奇選手,但《Dota2》的傳統敘事線已經消亡,現在聽到的都是職業選手之間的恩怨,甚至連最高獎金池錦標賽TI的熱度也被Valve扼殺了,現在都去看沙特主辦方的電競世界杯,導致TI賽事熱度不斷下滑,很難回到TI8那段時間的巔峰。相比之下,《英雄聯盟》的國際賽事還是蒸蒸日上,每年的關注度都很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