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月對美國稀土磁體出口暴漲660%,本該是一場中美博弈暫時降溫后的技術性回暖,卻被特朗普政府迅速“變臉”推入新一輪政治施壓。
就在美國車企剛剛松一口氣,稀土供應尚未穩定之際,美財長貝森特突然宣布:下一輪中美談判中,美方將新增兩項要求——中國不得進口俄羅斯和伊朗石油。
美國財長貝森特
6月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對美稀土磁體出口飆升至353噸,而5月僅為46噸。這一增長幅度高達660%,引發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表面上看,這是中美達成階段性協議后的結果,實則背后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較量。從4月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開始,中國對7類中重稀土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并在全球范圍加強對銻與鍺的出口控制。
美國率先加稅后,中方以資源反制,打出一套“組合拳”,使美方新能源、軍工、半導體等多個領域的供應鏈陷入混亂。
美國車企因稀土短缺一度停產,庫存周轉天數翻倍。英偉達的H20芯片無法出口中國,庫存堆積如山。面對產業瀕臨停擺的困局,美方主動發起談判。
6月中旬,中美就稀土與芯片交換達成初步共識。中國有條件恢復部分民用稀土出口,美國則放寬對華高性能AI芯片的銷售限制,H20芯片重返中國市場。
正是在這份協議內容基礎上,中國在6月加快稀土出口許可證審批,釋放部分壓單訂單,企業趁機集中發貨,才有了6月數據的激增。
媒體報道截圖
盡管如此,但這并不意味著稀土政策大幅松動。中國目前仍對軍用高精度稀土保持嚴格限制,實行“一企一證”審批機制,防止囤積與轉口。
凡是出口申請,必須明確上下游供應鏈結構,確保稀土不被繞道第三國轉運至軍工系統。與此同時,銻與鍺的出口仍在高壓管控之下。
6月數據顯示,這兩種被廣泛應用于通信、衛星、導彈與太陽能設備的關鍵礦產,對外出口暴跌至最低點。銻較1月下降88%,鍺下降95%。中方不僅限制對美直接出口,還封堵了泰國與墨西哥的中轉通道。
中國目前仍對軍用高精度稀土保持嚴格限制
美國早前通過墨西哥進口了大量銻氧化物,引發中方警覺。調查發現,這些貨物大多為假標報關,真實來源仍為中國。
中方隨即調整出口結構,對涉嫌配合美方“偷礦”的國家實施出口“歸零”處理。泰國與墨西哥對華銻進口在4月沖高后,5月起直線下滑,至6月幾乎歸零。這一輪打擊走私、轉口和虛報行為的行動,再次彰顯中國在關鍵礦產出口政策上的收放有度。
就在中國開始恢復部分出口、釋放善意之際,美國的態度再度發生變化。7月21日,美財長貝森特公開表態稱,在下一輪中美談判中,特朗普政府將新增兩項條款,要求中國不得購買俄羅斯與伊朗石油。
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一說法立刻引發國際震動。貝森特稱,美方已經“明確通知”中方,購買受制裁石油的國家將面臨100%的關稅。言下之意,中美談判若無法在能源問題上達成一致,美國將重啟對華關稅壓力。
這一表態,等同于將原本聚焦貿易技術問題的談判,強行引入地緣政治領域。美國試圖以稀土換芯片為切口,延伸至能源、戰略依賴與外交站隊,把經濟對話變成政治博弈工具。
特朗普政府顯然認為,稀土危機暫緩后,美國再次掌握主動權,可以借助輿論壓力和產業恢復,推動中方在能源采購上讓步。而這恰恰是中方絕不會接受的。
圖為稀土礦區
中國對俄羅斯與伊朗的能源貿易,一直基于公開、合法、非歧視原則進行。特別是俄羅斯原油,是中國多元化能源戰略的重要一環。
中方早已明確表態,任何第三方對中國與主權國家之間正常貿易活動的干預,都是非法的、不可接受的。
美國對伊朗與俄羅斯的制裁并未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其本質是單邊違法制裁。中方在多個多邊場合強調,絕不接受這種“長臂管轄”式的霸權行為。
圖為中國國旗
其實,特朗普政府的真實意圖并不難看出。他希望通過談判將中方綁定在美主導的全球能源規則之內,迫使中國減少對俄依存,同時為美國自身的能源出口打開市場空間。
其背后更大的算盤,是讓中國由原來的稀土“主導者”變為美方制定規則的“應對者”。這也是為什么特朗普政府在稀土剛剛緩解的節骨眼上,立刻拋出“石油條款”。
但這一次,中方早有準備。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結構性調整,正是為防范美方變臉所設。即使對美出口短期激增,但仍保持總量收緊、用途區分、流向監控的三重控制。
美國在爭取稀土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本土稀土產業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稀土磁體出口總量為22319噸,同比下降18.9%。6月雖對美出口353噸,但整體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降38.1%。
這一點,恰恰說明中方并未在實質上放松稀土政策,而是進行了精準調節,既滿足產業鏈穩定,又保留足夠談判籌碼。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在爭取稀土的同時,也在積極發展本土稀土產業。國防部已向唯一本土稀土企業MP材料公司提供4億美元注資,計劃至2028年建成第二座磁體工廠,年產1萬噸。
但在中國6月對美出口353噸的背景下,如果7月繼續維持高位,美國本土企業的市場空間將被大幅壓縮。中方通過“溫水煮青蛙”式的供應策略,讓美企始終陷于依賴狀態,失去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印度、澳大利亞等國也在加快部署稀土替代計劃。印度政府投入205億盧比扶持本土磁體產業,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雖為全球第二大稀土企業,但產能僅為中國的10%,且缺乏高純度提煉能力。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依舊牢牢掌握90%以上的稀土市場份額。更關鍵的是,中國不僅擁有資源優勢,更掌握全流程技術與產業鏈完整性,是全球唯一具備從礦石提煉到磁體封裝全流程能力的國家。
中方的戰略目標非常明確:不是徹底斷供,而是通過精準控制和有限釋放,持續保持對全球稀土市場的引導權與壓制力。
在當前全球產業鏈高度交織的背景下,徹底對抗并不符合中國利益。但任何試圖將經貿規則政治化、將技術合作軍事化的行為,都將遭到中方堅決反制。
媒體報道截圖
從4月單方面掀起關稅戰,到6月主動求談換稀土,再到7月新增石油議題,其本質從未改變。中方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按部就班推進反制與開放并舉的策略。
中美之間的“稀土換芯片”交易,并非妥協,而是相互博弈下的階段性結果。未來談判是否繼續,主動權并不在誰喊得響,而在誰握得緊。
中國用一次660%的出口暴漲,換回了美方的動靜與焦慮,也讓世界看到:在資源戰略的棋盤上,中國依然是那個擁有布局力與節奏感的玩家。
接下來談不談,怎么談,談到哪一步,中國都不會被動。而特朗普的“變臉”,也不會改變稀土這張牌的核心價值。中方只需一招,再斷一次,美方就得重新算一遍賬。
信息來源:
美國財政部長竟威脅:中國買伊朗和俄羅斯石油,得談談
2025-07-22 09:13·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