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辰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近日,在網絡購物平臺,一種叫作“萬能遙控器”的產品在公開銷售,只有巴掌大小,號稱能打開所有小區的道閘、卷簾門,暢通無阻,輕松實現“出入自由”。記者發現,網絡上銷售的萬能遙控器多款產品銷售量超過了一萬,一款萬能遙控器的銷量甚至達到了20萬。購買者的評價中出現了,“保安根本不會發現”“太方便、真不錯能給我省不少錢”等字樣。記者隨機購買了一款銷量較高的“萬能遙控器”,前往多個小區和學校,按照使用說明進行實地測試,最終輕松打開了小區的道閘。記者隨后又測試了多所小學的大門和停車場抬桿,發現大部分均可復制信號并成功開啟抬桿。(7月20日 《央視新聞》)
門閘的存在,不只是為了控制出入,更是為了實現登記備案、信息統計和安全管理。一旦門禁系統形同虛設,所謂的“便利”便成了對公共安全底線的挑戰。一些人用“萬能遙控器”看似占了便宜,實則讓整個社區、學校乃至公共場所暴露在風險之中。
違法產品為何能大行其道?固然,市場的底色是需求和供給。從源頭來看,萬能遙控器的生產已涉嫌違法,嚴重者甚至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然而,這類產品卻能以“信號測試器”“智能設備配件”等名目,堂而皇之地在電商平臺上銷售。平臺在商品審核、關鍵詞識別、用戶舉報響應等方面存在明顯漏洞,監管缺位為違法產品提供了滋生土壤。同時,一些消費者對公共安全的認知薄弱,將這種“破解門禁”的行為視為“聰明”“省錢”,進一步助長了市場的需求。
對于任何一個單位而言,門衛雖不直接承擔核心業務職能,卻扮演著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的角色。以學校為例,此前北京多所中小學明確發布公告對外來車輛實行嚴格的登記制度,從到訪者的姓名、身份、到訪原因、逗留時間,到校內聯系人的姓名、聯系方式都需記錄在案。在這看似繁瑣的手續的背后實則是為了形成一條風險研判、稽查犯罪的證據鏈,鑄就校園財產和師生人身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區區一道門閘攔不住人,它的存在更多是作為社會距離和邊界的一個象征符號,而秩序的維系需要的是社會成員的共同內在認同。為此,有關宣傳部門應加強對相關技術的科普力度,從學校課堂、博物館展示、社會科普宣傳等層面,提高人們對這類技術的了解深度和廣度,既要讓公共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要在源頭予以遏制,讓不良產品的危害止于生產線。
門閘不僅是一道物理屏障,更映射著人們心中對于社會規則與秩序的自發認同,因此,也只有在公眾普遍遵守,所有社會成員心存敬畏的時候,或許門閘的價值才能得以真正體現。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