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單位、小區、學校,或者停車場,進出大門通常需要走道閘。有些無人停車場通過識別車牌的方式,自動抬桿落桿;有些則需要保安通過無線遙控給車輛放行。這樣的操作原本是為了保障出入安全,然而卻有人打起了這些“道閘”的主意。
在網絡購物平臺,一種叫作“萬能遙控器”的產品在公開銷售,只有巴掌大小,號稱能打開所有小區的道閘、卷簾門,暢通無阻,輕松實現出入自由。央視新聞記者發現此類萬能遙控器在網絡購物平臺種類繁多,介紹產品的視頻顯示,萬能遙控器使用方便簡捷,沒有復雜的操作。
央視新聞記者記者發現,網絡上銷售的萬能遙控器多款產品銷售量超過了一萬,一款萬能遙控器的銷量甚至達到了20萬。購買者的評價中出現了,保安根本不會發現,太方便、真不錯能給我省不少錢等字樣。
隨機購買的一款價值僅幾十元的“萬能遙控器”,竟能成功開啟多個小區的道閘、停車場的抬桿,甚至是一所小學的伸縮大門。這種被冠以“抬桿神器”美名的產品,實際上是一種安全災難。
由于這種固定碼遙控器采用單向明文廣播方式,傳輸特定頻段的無線電信號,設備通常不驗證信號來源,使得信號極易被截獲和復制。這種技術缺陷讓本應保障安全的道閘系統形同虛設,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抬桿神器”泛濫的背后,電商平臺的責任缺失不容忽視。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明確指出,這類萬能遙控器本身即屬違法產品,其生產行為情節嚴重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如非法經營罪。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違法產品不僅沒有隱蔽銷售,反而在電商平臺上公然售賣,甚至更換名稱以規避監管,這是典型的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從事違法活動。
根據《電子商務法》規定,平臺在知道或應當知道違法銷售行為時,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將與賣家承擔連帶責任。然而現實情況是,盡管媒體多次曝光,部分平臺仍存在大量此類產品,充分說明電商平臺在商品審核和日常監管方面存在嚴重失責失察。
監管部門在此事件中的反應滯后同樣值得反思,“抬桿神器”并非新生事物,其網絡銷量已達數十萬件,媒體多次報道,但為何仍能公開銷售?這反映出相關監管部門在網絡商品監管方面還存在盲區和滯后性。
市場監管、公安、網信等部門應當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對網絡銷售的可疑商品進行常態化監測和及時處置。特別是對于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產品,更應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而非等到安全隱患釀成事故后才采取行動。當前,制定相關的國家或行業強制標準,對萬能遙控器的使用提供分級分類的安全指導,已成為當務之急。
面對“抬桿神器”暴露出的安全漏洞,社會需要構建技術、法律和意識三位一體的全方位防線。從技術層面看,當務之急是推動現有門禁系統的升級改造。從法律層面來看,必須加大對“抬桿神器”生產、銷售鏈條的打擊力度。從意識層面來看,提升公眾安全意識至關重要。
“抬桿神器”現象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應如何平衡安全與便利的關系?從表面看,“抬桿神器”確實提供了一種便利,省去了等待識別或保安開門的程序,實現了“出入自由”。但這種便利是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其本質是將個人便利凌駕于公共安全之上的一種自私行為。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能容忍這種以破壞規則為代價的“便利”,因為當每個人都追求這種便利時,社會將陷入無序和危險的境地。真正的文明進步應當是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而非通過規避規則來獲取不當便利。
從長遠發展看,“抬桿神器”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智能化、網絡化加速發展的今天,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復雜和嚴峻。隨著物聯網設備的普及,從智能門鎖到汽車電子系統,從工業控制設備到城市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的系統面臨被非法控制的風險。
我們既要擁抱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也要警惕隨之而來的安全隱患;既要鼓勵創新,也要規范發展;既要提高效率,也要保障安全?!疤U神器”雖然只是一個小產品,但它反映出的安全問題卻關乎社會運行的基礎。只有技術、制度、監管和公民意識多管齊下,才能筑牢公共安全的銅墻鐵壁,讓人民群眾享有真正的安全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