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手串擺上柜臺、專業技能一站掌握、一老一小皆得照料……近來,深圳市南山區不少市民驚喜發現,家門口的黨群服務中心陸續“上新”了。無論是社區居民、上班族還是創業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天地。
2023年以來,南山區啟動“黨群新貌”行動,聚焦黨群功能調整,對70余個黨群陣地開展“微改造”,精準對接群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優化空間品質,創新服務場景,讓黨群陣地真正“活”起來,也“火”起來。
南頭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獨具特色。受訪單位供圖
歷史底蘊 新潮體驗
走進南頭古城,歷史的厚重感與現代創意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素有“深港歷史文化之根”之稱,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沿著蜿蜒街巷,經過新安縣衙,很快來到南頭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筑外墻青、紅磚交錯,內部空間現代溫馨。工作日的下午,前來辦事、帶娃、短暫小憩的居民游客絡繹不絕。
大廳內,開放式辦公桌取代先前的辦事窗口,人員之間沒有玻璃阻隔,交流更順暢。服務點位兼顧商務、游客服務、場地咨詢等多項業務。
“我們通過‘一室多用,集約共享’,將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面積最大化,為居民活動騰出更多空間,打破傳統黨群服務的‘距離感’。”南頭城社區黨委副書記張榮先說道。
大廳樓上,活動室門口整齊擺放著一排大大小小的鞋子,3位寶媽正陪孩子們做游戲。室外的工作坊里,主理人正教幾位媽媽串珠盤扣,手指翻飛,一個個人物形象躍然臺上。
寶媽王女士表示:“這里十分方便,照看孩子的同時,還能做些手工賺個買菜錢,一舉多得。”
一樓連廊兩側,分布著文創鋪、茶館、書畫展廳、鋼琴角等,一路延伸至古城主干道。
“這里以前是一座廠房,房間密集規整。我們結合古城‘城中村’和文旅街區的特點,引入商鋪,打造‘新中式’風格的沉浸式黨群,給居民和游客一種‘新潮感’。”張榮先介紹。
說話間,幾位志愿者走訪歸來,剛剛與社區居民們商討完扶老及電動車管理等事宜。
“隨著古城的升級改造,黨群服務中心的概念已經滲透到我們每個家庭中。”林女士在此生活了20年,做了十幾年志愿者。她表示,黨群將古城里的所有人擰成一股繩,大家都樂意為社區工作出一份力。
古城里,城與村、新與舊交融,南頭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已成為游客、居民的便民服務站和溫馨家園,每月接待約3.5萬人次。
企業在僑城坊黨群服務中心“云上會客廳”開會。受訪單位供圖
聯企助民 多元共享
不久前,僑城坊黨群服務中心剛剛啟用。與南頭城社區不同,它坐落在現代化的商務區內,空間充裕、布局開放。豐富的社區活動,為企業和居民搭起一座橋梁。
柔和的陽光灑入室內,辦公區里鍵盤聲噼啪作響,有人在設計海報,有人在做報表。隔壁“云上會客廳”,一家小微企業剛開完會議,即將約見客戶。大屏展播不斷切換,熱茶已備好,一切井然有序。
“社區入駐了2800多家企業,對辦公空間各有需求,但許多初創企業其實不需要租賃昂貴的辦公場地,這里的共享工坊和會議室就可以滿足。”僑城北社區黨委書記許靜介紹。
大堂里,寬敞明亮的活動場地連接著“百姓書吧”,一位忙完工作的女士正捧著熱茶,翻閱一部小說。“這里不光是我們辦事的地方,還能跟街坊跳會兒八段錦,或者學些生活小妙招。”
長長的展板貼滿了活動海報,研學科普、文化課堂、美食制作、寵物義診……種類豐富,老幼咸宜,每一位社區居民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
“這些活動都是由專業化的商業運營團隊開辦的,通過‘政府+公益+商業+N’模式,用商業反哺公益基金及黨群運營成本,打造功能多元、智能共享的‘無界黨群’。”許靜說,小到社群活動,大到企業孵化,都能在此“一站式”實現。
日前,僑城坊黨群服務中心引入轄區企業,運營“社區惠民茶館”,既能為企業會客提供茶水,還可以對外開展普惠性茶飲服務和非遺茶文化公益課程。60歲以上長者、退伍軍人、外賣騎手等還可以免費飲茶,得到了入駐企業和居民的一致好評。
接下來,該黨群將繼續加深與轄區企業合作,通過辦公空間換取市場化定制特色服務和普惠性課程,推動建設“15分鐘黨群服務圈”。
桃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65幸福空間”配餐點。受訪單位供圖
一老一小 幸福共融
“我們老兩口70多歲了,兒女忙,午飯不方便做,我們就來社區吃。”端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楊阿姨笑著說道,“不僅價格實惠,營養也很全面。”
在桃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365幸福空間”配餐點,每個工作日的中午,肉、菜、飯、湯一應俱全,前來打餐的居民排隊有序。15至25元不等的5類套餐,提供多樣化選擇。
“桃源社區60歲以上長者占比18%,學齡前兒童占5%,服務‘一老一小’,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桃源社區黨委負責人唐愛軍介紹,“365幸福空間”投用以來,社區逐步構建起“幼、青、老、弱”全年齡段活動矩陣。
以大廳為中軸,半環形的場地被分為“動”“靜”兩部分,互不干擾。每個場地都有志愿者引導,活動有序開展。
一邊,乒乓球你來我往、臺球落袋聲干脆利落,唱歌、跳舞、對弈等活動進行,其樂融融。另一邊,喧囂瞬間消失,康養、理療、閱讀為居民除去一身疲憊。
“我們在堅持不低于70%公益化的前提下,引入低成本市場化運作,確保黨群‘365天不打烊’。”南山區社區治理與服務創新促進會秘書長盧曉娜介紹。
比如,在社區理發店剪發最低只需15元,還可以參加志愿服務憑積分兌換;舞蹈室白天可預約免費使用,晚上由企業開設少兒舞蹈課程;便民縫補服務最低只要2元……
“改造過程中,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唐愛軍說,只有增進黨群聯系,傾聽不同群體的訴求,逐步調整完善黨群陣地功能,才能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
如今,“365幸福空間”已逐漸融入居民生活日常,成為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的重要部分,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展現新面貌。
今年以來,南山區“黨群新貌”行動進一步升級,從標準化邁向特色化、個性化。下一步,該區將推進黨群陣地內涵式發展、整體式躍升,集服務中心、鄰里中心、活動中心于一體,以更優質、更貼心且獨具特色的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黨員群眾愿意來、常常來、期盼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