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一飯,牽動著城市建設動脈的搏動,也精準地度量著一座城市的治理溫度。近日,深圳寶安區(qū)西鄉(xiāng)街道“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快速解決重點項目工地工人反映的“吃飯難”問題,獲得數(shù)千工友點贊。
今年7月,騰訊“互聯(lián)網(wǎng) +”未來科技城項目施工單位中建八局相關負責人反映,項目周邊生活配套匱乏,食堂距工地較遠,工地的數(shù)千工人往返不便,便捷衛(wèi)生就餐成為項目建設的一大難題。回應迅速而精準,西鄉(xiāng)街道在接收訴求后立即聯(lián)系中建八局共同勘察現(xiàn)場,協(xié)商解決方案。最終,街道確定在項目工地門口設置集裝箱式便民配餐點,采用“提前預訂、定點分撥”模式,讓工友們能就近便捷地吃上熱乎飯。不僅如此,配餐點還貼心配備了冰柜,為高溫作業(yè)的工人們提供免費冷飲保障,嚴防中暑。
“天南地北的干工地快二十年了,在這里感受到了‘被關心’。”工人劉大哥感慨道,有了這個便民點,日常從老家寄點特產(chǎn),網(wǎng)上買點日用品也能有個暫時寄存的地方。“飯后喝口熱乎湯或者喝杯免費的綠豆湯,心里面暖乎乎的。”
破解“工人用餐難”,折射的是城市治理體系中,響應機制的敏銳度、資源調配的執(zhí)行力與末梢感知的同理心。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僅鐫刻于地標的巍峨,更熔鑄在對每一個勞動者尊嚴的體恤與關切之中。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潘瑩瑜 通訊員 田苗 馬熠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