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太極行云流水,傍晚的廣場舞熱情飛揚,節假日的文藝演出精彩紛呈……在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龔莊社區,占地開闊的文化廣場早已成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會客廳”。近年來,這里通過開展多元化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居民業余生活,更成為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鮮活載體。
多元設施:全齡段共享的“歡樂空間”
走進龔莊社區文化廣場,平整的場地與周邊綠植相映成趣,健身器材區色彩明快,秋千架旁童趣盎然,標準化籃球場隨時可賽——經過精心規劃的設施布局,精準覆蓋了不同年齡段的需求。
“以前晚上沒處去,現在廣場成了‘打卡地’!”社區居民李先生笑著說,無論是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里,還是傍晚的絢爛余暉下,這里總能聚起熱鬧人群,“老的練太極,小的追著跑,咱們中年人也能湊堆聊聊天,各有各的樂子。”
文化舞臺:點亮生活的“精神窗口”
廣場中央的文化舞臺設計精巧,融入了龔莊的地域符號與文化印記,是社區文藝活動的“心臟”。每逢傳統節日,歌舞、戲曲、小品便在此輪番上演,不僅吸引本村居民,連鄰村鄉親也常來捧場。
“去年中秋晚會,臺下坐得滿滿當當!”說起社區演出,村民們滿臉自豪,“咱們自編自演的節目最受歡迎,演的都是身邊事,大伙兒看著親切。”這方舞臺,既展現著鄉村新貌,更盛滿了居民的幸福日常。
體育活動:聯結鄰里的“暖心紐帶”
除了文藝演出,廣場上的籃球賽、健身操等體育活動同樣人氣高漲。居民們在賽場上揮灑汗水,展現著團結協作、拼搏向上的勁頭。這些活動不僅強健了體魄,更讓鄰里關系悄然升溫。
“以前見了面頂多點頭,現在常在廣場碰面,一起打場球、跳支舞,慢慢就熟絡了。”社區居民張先生感慨,文化廣場成了鄰里交心的“催化劑”,彼此的了解多了,信任深了,社區氛圍也越來越暖。
如今的龔莊社區文化廣場,早已超越了休閑娛樂的功能,成為凝聚人心、傳承文化、涵養鄉風的重要平臺。展望未來,社區將繼續加大投入,完善設施、豐富活動,更要深挖本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讓鄉村振興的“歡樂曲”在這里奏得更響、傳得更遠。(胡新華 張樂海 王星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