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本次賽事吸引了眾多參賽者,尤其是在乒乓球領域,中國隊意外丟失多個金牌。
正如之前所提,男女團體賽均未能衛冕成功,特別是女團項目,敗在日本選手手下,痛失桂冠。
團體項目對團隊協作能力要求極高,同時也需要彼此之間有絕對的信任,從比賽表現來看,似乎還欠缺火候。
然而,國乒失利就一定是壞事嗎?
本次女團賽事結果,與上屆大運會相同,都敗在同一位選手手下,看來需要針對性加強訓練,深入了解對方技術特點。
男團同樣以微弱差距負于中國臺北隊,要知道在此之前,國乒在大運會賽場幾乎所向披靡。
回顧上屆23年大運會,國乒一舉包攬全部七個項目的金牌,當時甚至沒有派出一線頂尖選手,相較之下,本屆成績落差明顯。
日本選手出澤杏佳連續兩次擊敗中國隊,甚至實現零封,年輕選手楊屹韻與王曉彤在她面前顯得難以招架。
上屆大運會決賽時,面對同一對手,出澤杏佳已連續四次戰勝中國隊選手。
更值得思考的是,此次中日對決雙方均未派出最強陣容,日本隊主力早田希娜未參賽,中國隊方面孫穎莎、王楚欽也未出戰。
團體賽本就是對隊員綜合能力的考驗,回想孫穎莎曾參加團體賽時,她一人拿下兩分,隊友何卓佳則拼盡全力爭取一分。
僅靠一人得分顯然不夠,因此排兵布陣至關重要,要充分發揮每位隊員的優勢,協同作戰才能贏得勝利。
男女團體賽失利之后,男雙、混雙項目也相繼失利,甚至混雙也敗在日本隊手下,且是被逆轉丟冠。
混雙組合曾蓓勛與韓菲兒均為國家隊成員,屬于二線選手,此前曾搭檔過混雙,比賽開始階段兩人占據優勢。
混雙項目不同于團體賽,除了需要兩人配合默契,還需深入了解彼此的打法,這是基本要求。
國乒招牌混雙組合孫穎莎與王楚欽長期搭檔,才取得如今的成績與默契程度,因此混雙想取得佳績并不容易。
曾蓓勛與韓菲兒配合時間不多,而對手世界排名相對靠后,賽前多數人認為中國隊勝券在握。
直至第五局關鍵分時,眾人仍認為中國隊必勝無疑,原本預計會是一場五局大戰,沒想到最終鏖戰七局才決出勝負。
中國隊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被對手逆轉,此戰令人惋惜,原本形勢一片大好,最終卻被日本隊逆襲奪冠。
或許日本選手自己都未曾料到能奪冠,獲勝后激動跪地慶祝,甚至對著鏡頭比出“1”的手勢。
當鏡頭轉向丁松教練時,從其表情中可以看出明顯的失落與無奈。
比團體與混雙更為遺憾的是男雙項目,本次同樣全軍覆沒,事實上,男雙近年來成績一直不理想。
印象最深的是在世乒賽上,男雙早早出局,林詩棟當時引發廣泛爭議,許多球迷質疑其世界第一的實力是否足以擔當重任。
本次男雙止步十六強,且是輸給外協排名較低的選手,非常可惜,看來男雙實力亟待提升。
感覺在樊振東與馬龍逐漸淡出后,混雙成績一直不理想,若此次有主力參賽,加上樊振東,或許會有不同結果。
目前大運會可能奪冠的項目僅剩男女單打與女雙,相較而言,女雙與女單更為穩定,通常不會讓人擔憂,甚至經常在決賽中上演中國隊內戰。
決賽中出現中國隊內戰,意味著我們至少鎖定兩枚獎牌。
值得欣慰的是,接連失利后,國乒教練臧玉瑛賽后主動承擔責任,承認團體賽排兵布陣存在失誤。
戰術要求過高,隊員未能進入最佳狀態,導致被對手限制,近年來鮮有教練在賽后主動承認錯誤。
通常情況下,隊員失利后大家會歸咎于個人實力不足,認為其無法擔當重任。
很少有人會將問題歸結為教練層面,不過也合理,畢竟團體賽排兵布陣至關重要,前文也提到這種比賽需要充分發揮每位隊員的優勢。
此次比賽國乒主力未參賽,多數為年輕選手,不過小將們能取得當前成績已非常不易。
回溯時間線,從多哈世乒賽開始,國乒就有意培養新人,陳熠爆冷擊敗孫穎莎那場比賽讓眾多球迷感到意外。
目前許多小將都是從二線逐步成長起來的,特別是孫穎莎,她能取得今日成就實屬不易。
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她連固定教練都沒有,憑借自身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實在難得。
相信像陳熠這樣的年輕選手未來也能取得與孫穎莎相當的成績,中國乒乓球隊的實力也將不斷提升。
真正的強者并非永遠站在領獎臺上,而是敢于為未來主動退下,當日本隊為大運會冠軍歡呼時,我們眼中已是三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
信息來源《大運會|國乒男女團無緣衛冕 教練承認團體決賽排兵失誤》——環球網《(體育)大運會——乒乓球:中國隊獲得混雙亞軍》——新華體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