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楝樹下守望豐收——記安徽太和縣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黨支部書記徐淙祥

0
分享至

  新華社合肥7月23日電 題:楝樹下守望豐收——記安徽太和縣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黨支部書記徐淙祥
  新華社記者水金辰
  夏日午后,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黨支部書記、種糧大戶徐淙祥頭頂草帽走到田頭,俯身拔出一株豆苗細細察看后說道:“根系長、扎得深,長得不錯。”豆大的汗珠順著他臉上的“溝壑”往下淌。
  “走,到樹下涼涼。”徐淙祥指著田邊一棵高大的楝樹對記者說。酷暑下,這棵楝樹為辛苦勞作的農民支起一片陰涼。
  這位古稀老人佝僂著背,坐于石凳上,猶如這棵楝樹,生于路旁而不張揚。五十余載扎根黃淮平原,他堅守種糧初心,守望五谷豐登。

      堅守種糧初心

  清早,太陽還未露頭。徐淙祥就騎上電瓶車開始巡田。這是他多年來的“必備科目”。“自走式噴灌機澆了一晚上,我要看看大豆和玉米的耐旱情況。”徐淙祥說,天越熱,記錄作物抗旱性越有必要。
  “2003年,洪澇、龍卷風、冰雹。當時,下大雨、刮大風,人家都朝屋里跑,俺一家人都往地里跑。一連兩三天泡在大豆田里扒溝排水,腿上劃得都是口子。”徐淙祥回憶說。那一年,當地大豆普遍減產,他的試驗田卻創下新的單產紀錄,“這都是對我的考驗。”
  徐淙祥有一顆愛農之心。“我父親的兩個兄弟,當年嚴重營養不良。”1972年,高中畢業的徐淙祥本可以當民辦教師,他卻選擇務農。彼時小麥畝產不到200公斤,“不能再看著鄉親們吃不飽了,我要靠科學種田搞出名堂來!”
  1984年,已是鄉村農技員的徐淙祥成為共產黨員。宣誓的那一刻,徐淙祥想到了初中時看過的一篇文章《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先輩們的精神鼓舞著我。”他說。
  堅守,終會照亮這片土地。上世紀90年代,徐淙祥種植的小麥單產超過400公斤,比周邊高出100多公斤。2022年徐淙祥種植的兩個小麥品種單產均歷史性跨越800公斤。

      奔赴希望的沃野

  今夏,太和縣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再傳喜訊:在干旱氣象條件下,小麥高產田塊每畝達820.5公斤。捷報頻傳得益于徐淙祥持守的信念:科學種糧。
  與徐淙祥結識多年,記者始終難以忘記:兩年前的盛夏,他在一家肥料廠里,不顧由雞糞牛糞等制成的有機肥的濃烈氣味,蹲下身將手伸進堆肥里試了試溫度,取出一把搓了搓……
  “溫度過高屬于生糞,容易燒苗。我們把作物秸稈免費給周邊的養殖場作飼料,他們將畜禽糞便給我們用于田間施肥。廢棄物循環利用了,土地也肥了。”徐淙祥說。
  好農田,是豐收的希望。皖北不少耕地屬于砂姜黑土,土質黏重。徐淙祥與相關部門合作,探索了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及土壤深耕等技術,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糧食增產,一靠土地,二靠良種。與一般大戶不同,徐淙祥流轉的1230畝地中,有200多畝配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小區試驗。“它猶如一個‘擂臺’,更優的品種會被選出。”徐淙祥說,“我雖少收了糧食,但能試種優質品種,值!”
  辦公室里,50多個筆記本整齊排列。小到小麥苗情、病蟲情、氣候條件,大到良種選育、高標準農田建設,都被徐淙祥仔細記錄下來。
  “‘良種配良法,節本又增效’,但把良法配套試驗做好的不多,徐淙祥算一位。”對口聯系徐淙祥的科技特派員、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喬玉強說,“徐淙祥這個鄉村‘土專家’把農業技術精準地用在了作物增產中,踐行著‘多種糧、種好糧’的責任擔當。”
  2023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徐淙祥的示范基地科技賦能加速:建成智能化監測系統、使用衛星遙感監測終端、配備多架無人機……

      攜手走上增收路

  “莊稼病了,就找徐勞模。”在太和縣舊縣鎮,徐淙祥名聲在外。“徐淙祥打的糧就是比我們多,我們信他。”村民徐宗付說,老徐把探索糧食優質超高產、節本增效栽培技術的好經驗,都變成了通俗易懂的順口溜。
  “光施肥、不深翻,小麥扎根無處鉆”“小麥拔節需肥大,壯苗也要把肥下”……徐淙祥說:“我想讓大伙兒一看就懂、一用就靈。”這些年他陸續增補,順口溜從60條增加到120條。
  農忙時節,老徐的田頭,常常擠滿前來觀摩關鍵增產技術的農戶。截至2024年,“大戶帶小戶”的協作模式覆蓋了太和30萬畝耕地,帶動2.3萬戶農民戶均年增收超2000元。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22年,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興辦,每個鄉鎮成立了理事會,建起了百畝攻關田、千畝示范方、萬畝示范片。作為協會負責人的徐淙祥說:“我們就是要利用現代農業科技,帶著農民學、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賺。”
  “相比小農戶一家一戶管理,規模種植每畝地能節本100元,增收100元。”徐淙祥說,目前基地還使用了載有北斗導航的播種機,能有效減少重播、漏播。這些技術在種糧大戶間廣泛推廣。
  楝樹之下,徐淙祥閉目凝神。十多年前的幼苗,已亭亭如蓋。樹上的5個分枝,被他視為五谷豐登的象征。徐淙祥說,面對困難,這棵樹是他鼓起勇氣不斷前行的“加油站”。
  楝樹枝繁葉茂,守望每一次豐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華社 incentive-icons
新華社
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
594720文章數 2417742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正阳县| 密山市| 木兰县| 拉萨市| 南宁市| 西和县| 进贤县| 虞城县| 修武县| 建水县| 延安市| 拉萨市| 共和县| 政和县| 乐清市| 瑞安市| 泊头市| 永川市| 旬邑县| 临沧市| 东源县| 天峨县| 兴山县| 苍山县| 碌曲县| 淅川县| 招远市| 克山县| 咸阳市| 新龙县| 长葛市| 柳林县| 曲麻莱县| 武定县| 全南县| 东辽县| 沙湾县| 西林县| 灌南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