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新農人”們以知識、科技與創新為筆,描繪著現代農業的新圖景。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祁貴仁便是其中一位代表。這位80后,出生在農村,做過新聞記者,卻逆行回歸農村,在挫折與探索中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的特色之路。
在西郊蔣王“貴人果園”的科技大棚里,祁貴仁正陪著農業專家給上過太空的西瓜授粉。未來,這些瓜苗中有望培育出高產、優質、抗病的好品種!祁貴仁是“80后”,出生在農村,自幼與土地結緣,雖然在揚州大學學的是農學專業,畢業后卻“跨界”成為電視新聞記者。
祁貴仁說,在新聞戰線的多年錘煉中,他始終心系“三農”,“跟著市領導到農村去調研,看到農村的現狀,尤其是農民在田里辛苦的狀態,再加上我們國家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所以我就在想,我是學農的,我應該回到農村來為農村做點什么”。
2018年,祁貴仁作出了讓親友驚愕的決定,從新聞戰線轉身投身農業。他和朋友合伙投資十多萬元,在蔣王街道悅來村租下30多畝地種桃樹,準備大干一場,不料初入農業,便因為經驗不足栽了跟頭——牛糞埋多了,經過雨水高溫季節一蒸,果苗死了70%左右!
這次經歷讓祁貴仁認識到農業不能蠻干,他主動向揚州大學凌裕平、陳學好等果樹專家求助,成立工作室,潛心鉆研農業技術,探索出立體西瓜與水稻輪作模式、H型架式葡萄創新栽培等新技術,培育的蘇翠梨、蘇蜜西瓜等新品種還拿下了國家發明專利。科技加持,讓他的農場從“憑感覺”種植,轉向“靠技術”發展。憑借亮眼的業績,果園不斷收到“橄欖枝”,成為多所高等院校的產學研基地。
農業支持科教、科學助推農業,祁貴仁的果園步入發展快車道。如今,他的大棚里安裝了物聯網智能系統,一部手機就能掌控全局。
祁貴仁深知,鄉村振興不是“單打獨斗”,他向周邊農戶無私傳授先進管理模式,讓蔣王農業園區26家種植戶都用上了新品種、新技術。2022年,“貴人果園”獲評揚州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學校;2023年,他被評為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全國各地的農民紛至沓來,沉浸式感受“生態農場”的魅力。
如今,貴人果園的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50畝,年產值突破600萬元,帶動農民就業超3000人次。祁貴仁坦言:農業大有可為,自己會在這條路上不斷探索前進,“從果樹栽培引入到研學、科研育種、農民培訓,包括網上銷售,讓農產品由一產向二產三產進行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收益的產業鏈”!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陳文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