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馬頭營鎮,驕陽似火,稻田里的水汽蒸騰而上,悶熱得像個大蒸籠。然而,在這片綠油油的水稻田埂上,卻有一群身影頂著烈日穿梭其間——樂亭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正俯下身,仔細觀察著稻穗的長勢,時不時和身邊的種植戶低聲交流,手里的筆記本上記滿了水稻的生長細節。他們腳下的泥土沾滿褲腳,額頭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進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里。
“我們合作社總共種了2000多畝水稻,品種有日本秋光、年庚稻這些,你看這稻穗長得多飽滿,預計畝產1600斤左右沒問題!”樂亭縣新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懷雙站在田埂上,望著眼前翻滾的稻浪,臉上滿是期待。話語里的自信,既源于對水稻長勢的滿意,更離不開背后術力量的支撐。
“現在正是水稻穗分化的關鍵期,也是食心蟲和紋枯病的高發窗口期,可不能掉以輕心?!笨h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鄂志剛一邊用手撥開稻葉查看,一邊認真地說,“針對病蟲害,我們一直堅持‘預防為主,統防統治’的原則,指導種植戶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及時防治,同時把肥水管理跟上,這樣才能既控住蟲害,又保住產量,還能提升品質?!?/p>
如今,在樂亭縣的田間地頭,這樣的技術指導場景隨處可見。為了讓農產品保質增收,縣里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力量,讓這些“田秀才”“土專家”深入田間,用村民聽得懂的大白話講解種植技巧:什么時候灌溉最合理、肥料怎么配施更科學、病蟲害如何用綠色防控技術搞定…… 通過一次次入戶指導和現場培訓,村民們慢慢掌握了科學種植的“門道”,原本模糊的技術要點變得清晰易懂。
從選種育苗到田間管理,從病蟲害防治到肥水調控,科技的力量正滲透到水稻種植的每一個環節。在這些默默付出的技術人員和勤勞的種植戶共同努力下,今年的水稻田早已埋下豐產的伏筆。相信待到秋收時節,沉甸甸的稻穗定會壓彎枝頭,為這片土地帶來豐收的喜悅,讓每一滴汗水都凝結成飽滿的顆粒,實現增產增收的美好愿景。
記者:王嘉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