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又上了熱搜,這次的由頭有點 “離譜”—— 據說是 “食物中毒” 進了醫院,結果剛好躲過了第二天的貪腐案聽證會。更讓人意外的是,一向把以色列當 “鐵哥們” 的美國,居然有官員公開說 “以色列失控了”。這兩件事湊到一起,怎么看都像一出寫好的劇本,但細想之下,又藏著太多值得琢磨的地方。
先說說這起 “食物中毒”。7 月 20 號那天,內塔尼亞胡突然缺席了內閣會議,他的辦公室很快發了聲明,說總理是吃了變質食物,身體不舒服。這話聽著沒什么問題,但稍微琢磨一下就覺得不對勁:他可是一國總理,身邊的飲食安全保障怎么也得比普通人強吧?就算偶爾吃壞肚子,普通食物中毒頂多難受幾小時,怎么就嚴重到要耽誤內閣會議、甚至影響第二天的聽證會?
更巧的是,第二天和第三天,正好是他貪腐案的聽證會。這案子已經拖了 5 年,早就成了以色列的 “老話題”,每次聽證會臨近,內塔尼亞胡總能找出點 “緊急情況”。這次 “食物中毒” 一鬧,耶路撒冷法院直接取消了聽證,審判最早要到 9 月才重啟 —— 等于他憑空多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時間卡得這么準,難免讓人懷疑:這到底是真吃壞了肚子,還是故意找借口?
其實這不是他第一次這么干了。要是盤點一下內塔尼亞胡的 “拖延技巧”,能攢出一本 “避審手冊”。2023 年聽證會前,他突然說要裝心臟起搏器,得住院;2024 年底,又說剛做了前列腺手術,需要恢復;今年 6 月底,直接甩了個 “國家安全問題” 的理由;就連 7 月 16 號那次出庭,他倒是去了,結果以色列突然空襲敘利亞,他當場就以 “處理軍事緊急事務” 為由走了。
5 年時間,這起貪腐案就這么被他用各種理由拖著,沒個明確進展。老百姓看在眼里,心里能沒想法嗎?以色列人投票選總理,是希望有人能好好治國,不是看他跟法庭 “躲貓貓”。一次兩次或許能理解,次數多了,誰還會信?這不僅是拿自己的公信力開玩笑,更是在消耗整個國家的法治公信力 —— 連總理都能把法庭審判當 “可來可不來” 的事,那普通人還怎么相信法律的公平?
再說說這次 “食物中毒” 的細節,可疑的地方實在不少。從醫學角度說,普通食物中毒很少會嚴重到需要 “暫停國家事務” 的程度,更別說內塔尼亞胡身邊肯定有專門的醫療團隊,真要是嚴重不適,肯定會有更詳細的病情說明,但這次的聲明只有一句 “食物中毒”,輕描淡寫得像在說 “今天天氣不好”。
有人猜,他會不會是故意吃了點 “沒大害但能讓人難受” 的東西?畢竟從過往的情況看,他的 “健康問題” 總在 “關鍵節點” 出現。2023 年裝心臟起搏器,剛好卡在聽證會前;2024 年說前列腺術后恢復,又趕上審判關鍵期。這次 “食物中毒” 雖然聽起來比 “心臟問題” 輕,但效果一樣 —— 成功躲過了聽證會。這種 “精準卡點” 的操作,很難讓人相信是巧合。
一國總理,本該是 “法治表率”,結果卻把心思用在怎么跟法庭 “周旋” 上,這本身就很說不過去。更嚴重的是,他的這些操作,已經不光是 “個人避審” 那么簡單,甚至影響到了以色列的國際形象和外交關系 ——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態度變了。
過去美國對以色列,那真是 “無條件支持”,不管以色列在中東搞點什么動作,美國總能出來幫著說話。但最近這段時間,美國官員的話越來越直接。有消息說,美國前官員巴拉克、白宮特使維特科夫都跟特朗普反映過,說內塔尼亞胡 “被政治議程沖昏了頭”;以色列空襲敘利亞總統府后,甚至有白宮人員私下罵他 “像個瘋子,整天就知道狂轟濫炸”;加沙教堂被炸后,特朗普還親自打電話質問,美國官員更是忍不住吐槽:“每天都有新麻煩,到底在搞什么?”
這些話里的不滿已經藏不住了。美國為啥突然 “變臉”?說白了,是內塔尼亞胡的操作太 “放飛”,連美國都覺得 “管不住” 了。為了轉移國內對貪腐案的注意力,他這兩年在中東搞了不少動作:空襲敘利亞、轟炸加沙、跟黎巴嫩邊境沖突、甚至時不時挑動和伊朗的緊張關系。
這些動作看似是 “國家安全問題”,實則更像他的 “轉移視線工具”—— 就像今年 7 月 16 號,他明明出庭了,結果以色列突然空襲敘利亞,他立馬以 “處理軍事緊急事務” 為由中途離場,把聽證會拋在了腦后。
可這些 “轉移視線” 的操作,代價卻要整個以色列來承擔。頻繁的軍事行動讓以色列在中東四面樹敵,國內民眾既要擔心安全問題,又要看著總理跟法庭 “躲貓貓”,怨言早就積累了不少。更重要的是,美國雖然支持以色列,但也希望以色列能 “可控”,別在中東亂點火 —— 畢竟特朗普政府好不容易撮合了伊朗停火,結果以色列直接動手,等于給美國的中東戰略添亂。美國官員說 “以色列失控”,其實是在說:內塔尼亞胡的個人行為,已經讓以色列的政策失去了理性,連盟友都看不透、管不住了。
從 “裝心臟起搏器” 到 “前列腺手術”,從 “國家安全” 到 “食物中毒”,內塔尼亞胡用五年時間,把一場本該有明確結果的貪腐審判,拖成了一場 “馬拉松”。他或許覺得這是 “聰明”,用各種借口為自己爭取時間,但實際上,他每一次 “避審”,都是在消耗以色列的法治公信力;每一次用 “軍事行動” 轉移視線,都是在把國家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老百姓心里有桿秤:選出來的總理,是要為國家謀福利的,不是用國家資源給自己 “避禍” 的。美國的 “失控警告”,更像是給以色列提了個醒:如果一個國家的政策,總是被領導人的 “個人算計” 牽著走,那遲早會失去盟友的信任,甚至把自己拖進泥潭。
現在內塔尼亞胡的 “食物中毒” 風波還沒過去,以色列的貪腐案審判又要推遲到 9 月。只是不知道到了 9 月,會不會又有新的 “意外” 出現?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用多少借口拖延,法治的底線、民眾的信任、盟友的耐心,都是有限的。要是繼續這么 “折騰” 下去,最后恐怕不是 “躲過審判”,而是躲不過 “民心喪失” 和 “國際孤立” 的結局。
說到底,一國總理的 “擔當”,從來不是靠 “躲” 和 “拖” 來體現的。要是真有底氣,就該正面回應審判;要是真想為國家好,就該把心思用在治國上。用 “食物中毒” 躲聽證,用 “軍事行動” 轉移視線,或許能贏一時,但終究贏不了長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