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就關稅談判對歐盟設下了8月1日的最后期限。有消息稱,如果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美國將把歐盟進口商品關稅提升至30%。顯然,這是非常依賴對美出口的德國經濟所不能接受的。
▲圖源:Ludovic Marin/AFP
一直以來,德國聯邦總理默茨始終堅持對特朗普政府采取談判、勸說的立場。但最近,柏林方面傳出消息,德國和歐盟手中也并不是沒有“貿易大棒”。
德國媒體23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前往柏林與默茨會晤,在“充分信任的氛圍中探討如何應對美國關稅威脅”。會晤之前,德法雙方就已達成共識:如果特朗普政府不肯讓步,歐盟將作出“強烈回應”。一名歐盟外交官員透露,“德國的態度在幾天內完成了180度轉彎”。
▲圖源: Tom Nicholson/Getty Images
據報道,默茨的轉彎在于對歐盟“反脅迫工具”的使用立場。所謂“反脅迫工具”(ACI,Anti-Coercion Instrument),是自去年起生效的一項經濟反制措施,旨在保護歐盟成員國免受第三國經濟脅迫。在談判無法解決的情況下,ACI將成為歐盟最后的經濟武器。根據相關決議,當第三國的經濟政策危及歐盟的投資與貿易,即構成經濟脅迫。
具體而言,歐盟可以通過ACI在以下幾個方面對美國形成反制:阻止美國企業參與歐盟的公共招標項目、限制進出口、限制服務貿易、限制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實施對等反制關稅。此前,默茨一再對ACI三緘其口。如今看來,歐美的貿易談判進程恐怕并不理想,甚至到了準備翻臉的程度。
▲圖源: Johannes Eisele/AFP
當然,各成員國的經濟實力有強有弱,面對勁敵,歐盟內部并非鐵板一塊。
慕尼黑伊弗經濟研究所(ifo-Institut)研究報告指出,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瑞典、保加利亞等國對關稅的接受程度大不一樣,因而對于ACI的使用,歐盟各國存在明顯爭議。ifo研究員埃米莉·赫斯林格(Emilie H?slinger)表示,歐盟想要達成統一的貿易政策,真的不太容易。
▲圖源:dpa
媒體T-Online報道,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實際上反對使用ACI,有人甚至將其稱為“核武器”。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也表態稱,ACI“只適用于非常特殊的情況”,歐美之間遠沒到這一地步。大家擔憂的事情也很簡單:使用ACI意味著歐美正式開始貿易戰。這對德國企業來說都未必是好事,對其他人呢?
(歐洲時報德國版李帥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