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新作《你行你上》的泛起,宛如一面扭曲的棱鏡,折射出泛左翼思潮的迷惘和尋路。它被部分人視為精神食糧,部分人高呼看不懂,并且到了豆瓣打了很低的分數。
當姜文的《你行你上》以“反擊外部敵人”的華麗姿態登陸銀幕時,我們有必要將其置于歷史光譜中審視——尤其是與特殊年代誕生的革命樣板戲《反擊》并置。這里放一個《反擊》的視頻剪輯,大家可以看一下,在B站很多人看。
這兩部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作品,實際上內核有一定的相似性。
《 你行你上 》是擱置爭議,一致對外。
實際上對于內部的敵人,也陰陽怪氣了一番,沒有啥批判的力度,也僅僅停留于批判。姜文鏡頭下的“內部敵人”,倒是扭扭捏捏,頗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
而《反擊》的力度,那可就大了,要定在恥辱柱上。《反擊》直指要害地揭露的,最危險的敵人永遠在革命陣營內部。
泛左經常以“醋和餃子”來隱喻姜文電影中有關歷史政治的內容,這句話出自姜文自己的一次采訪之中說“我正是為了這點醋才包的這頓餃子”,意思是電影表層的故事只是餃子,他真正想讓別人看到的是背后的政治隱喻。那么什么樣的電影才算是有醋呢?例如《太陽照常升起》里面的各個章節的故事分別暗喻了哪一歷史階段、《讓子彈飛》里面的各個人物分別代表了哪些人。
于是很多人抨擊,姜文影片也沒脫離“低級趣味”,其精心包裝的“英雄救世”邏輯。《讓子彈飛》張麻子單槍匹馬智斗黃四郎,《邪不壓正》李天然飛檐走壁復仇,《你行你上》流出的片段中依舊充斥著孤膽精英的敘事范式。不可否認,姜文有其貢獻:他將一些難以明說政治隱喻巧妙嵌入商業類型片。觀看《反擊》后,一種強烈的歷史感油然而生:真正的革命敘事,需要的是徹底的英雄主義與堅實的群眾史觀,而非孤膽精英的浪漫傳奇。癢的政治隱喻添加進去,算是給好奇的觀眾一些“啟蒙”。
《讓子彈飛》里,把鵝城群眾描繪為為“誰贏他們跟誰”的烏合之眾。而在《反擊》群眾形象同樣堪憂,面對官僚的倒行逆施,他們大多呈現為無力反抗的“沉默的大多數”。片尾口號震天的“人海”與鵝城看客的“跟風”,在深層結構上,都未能真正體現“群眾史觀”中人民覺醒、自覺斗爭的內核。
這是否是歷史的全貌?一個淺顯的事實足以印證其偏頗:即便如《讓子彈飛》、《反擊》這般愿意觸碰歷史真相與革命情感的作品,在當下已是鳳毛麟角。環顧四周,占據主流視線的歷史敘事是什么?,
你看看大多數人看些啥:
抗日神劇的念足癖,對方還是男的。
民國兩大奇俠,看上去像是搞sm的。
還有美女給大佐泄火。 《反擊》《讓子彈飛》里面呈現的很可能是真理:確實有一部分人,愛的是黛玉晴雯子的大屁股,和花姐的肚兜,還有裝裝樣子拿起槍分財寶。
革命的意義是什么?我們為何而戰?
絕非為了炮制這些光怪陸離的消費符號!真正的答案,在《反擊》的激烈控訴中,在姜文欲言又止的隱喻背后:是為了讓壓迫者與剝削者徹底消失,是為了保衛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身后的家園、我們未來的子孫,是為了建立一個屬于人民的新世界。
現在,大多數人已經忘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