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有個女孩高考考得一般,但咬牙想沖211大學。她在填志愿時把自己憋在屋里研究了一整天,把目標院校的所有專業都填滿了,說啥也要試試運氣。
結果分數一出來,她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電影學錄取了,還是211院校。她興奮得跳起來打電話給爸媽,可電話那頭半天沒聲音。原來她自己查官網才發現,這專業是中外合作辦學,每年學費4萬8,四年光學費就快20萬。
她家在縣城開小吃店,媽媽算完賬直接掉眼淚。女孩這才明白自己犯了錯——她光想著撿漏名校,根本沒注意專業名稱后面的小字,也沒問過任何人。村里長輩只會說“填哪都行”,她以為隨便填都能上普通專業。
網上有人勸她申請助學貸款,但她說爸媽身體不好,真借這么多錢怕他們壓力太大。最后她和家里商量了三天,最后決定準備明年再考。
有人在網上罵她不慎重,但她只是個普通學生,沒人教她怎么填志愿。縣城中學發的報考指南只有排名分數,沒提中外合作辦學要多交錢。
現在她白天去燒烤店端盤子,晚上復習到凌晨。店里老板聽說后,把員工宿舍騰一間給她住。她說不知道明年能不能考得更好,但至少不會再亂填志愿了。
教育部官網倒是掛了通知,說要整頓高價收費的專業,但那些文件寫得太專業,普通家長看不懂。女孩表姐在另一個縣當老師,說他們班也有學生被合作辦學坑了,最后只能退學打工。
填志愿這天晚上她失眠了,翻出手機里保存的往屆分數線——其實表格里寫了中外合作學費,但她當時以為“學費XXXX”指的就是普通標準,根本沒想到后面會有括號注明“另收外方費用”。
現在她手機里存著幾十個志愿咨詢群,每天刷到半夜。有人說找中介填要兩三千塊,她覺得太貴,就在貼吧抄別人分享的經驗帖。有退役運動員教她看招生代碼,說帶“H”的都是高收費專業。
這個夏天她瘦了十斤,但終于弄明白了:填志愿不是買彩票,211后面跟著的數字才是真門檻。現在她每天盯著數學錯題本,盤算著明年分數夠不夠選個本地師范專業,至少學費能省一半。
有網友聊起高考報考規則變化,說“八十年代高考,如果錄取了不去讀,3年內禁止參加高考,現在沒這規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任性的可以” ,時代不同規則變,現在選擇更自由。
還有網友給復讀考生支參軍的招,提到“有復讀的勇氣不如上了學就報名參軍,既可以在部隊考軍校,復員回來保留學籍還有轉專業的機會” ,這確實是條別樣出路,能給人生多些可能。
另有網友關注志愿目錄學費標注,講“當地官方的志愿目錄指導書上沒有標明各大學各專業的學費嗎?上海的每個專業學費標得清清楚楚,如果標了自己不好好看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學費透明很重要,大家填報也得仔細看。
大家對此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