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海報,點燃江蘇白酒江湖“內戰”。
7月19日起,今世緣經銷商團隊在朋友圈密集發布兩張海報,一張印有“原漿、真年份?無論年份多少,好喝才是王道”,另一張印有“好酒不僅請兄弟,好酒大家一起喝”。
▲網上流傳的今世緣海報和今世緣經銷商朋友圈截圖
這兩張海報一經傳開,便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酒圈漣漪。行業人士很快看出,這似乎是對洋河“真年份”戰略和“兄弟情”營銷的暗諷。
然而,這波原本想“蹭熱度”的營銷動作,卻意外翻車了,不但沒能搶到洋河的風頭,反而讓今世緣自身的短板再度暴露,被不少網友調侃“沒格局”。
綜合多家媒體觀點,這場“對標式”營銷非但沒有拉高今世緣的品牌勢能,反而暴露自身基酒產能疑云與全國化困局。
這一次,今世緣可以說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暗諷”未成,卻先暴露自身短板
今世緣的這兩張海報出現的時機,實在微妙。
6月底,洋河舉行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戰略發布會,推出一款定價59元的“真年份”光瓶酒產品。這款以“優選核心產區基酒、100%三年陳”為賣點的光瓶酒,被洋河定義為“去掉包裝喝好酒”的國民級口糧酒。
同時,洋河還與京東聯名推出“兄弟情”營銷策略,借助“兄弟攜手 共創未來”主題來強化親民形象,并打出“請兄弟喝好酒”,強調基酒“100%三年陳”的宣傳語,而且洋河還公開了基酒的來源。
據洋河官方數據,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線上預售首日秒罄,48小時破萬瓶,線下渠道“到貨即爆單”。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世緣拋出上述海報,若說不是有意“內涵”洋河,恐怕沒多少人會信。
海報中那句“無論年份多少,好喝才是王道”,看似是對洋河“真年份”定位的精準狙擊,實則是個“昏招”。
酒越陳越香,是白酒行業的共識。今世緣的海報顯然是想打破這個共識,重新構建“年份跟好喝無關”的認知,然而它卻并沒有對“好喝”給出可量化、可驗證的標準,其“好喝才是王道”的廣告語,缺乏說服力。
酒業分析師肖竹青在微博上表示,今世緣海報里那句“不談年份”頗有種酒圈阿Q的喜劇幽默,你是來搞笑的嗎?不談年份,那國緣V9標價1588又憑什么呢?有這個錢買習酒、郎酒、五糧液、國窖1573不香嗎?
事實上,今世緣一直未對外公布其產品的具體年份信息,其宣傳還停留在“新一代清雅醬香”“酒中寶石”“新派高端濃香”等模糊概念上。
如今消費者更關注真實透明的信息,對產品的年份、工藝有明確要求,不再接受概念營銷。有網友犀利點評:“你自己都不敢公開年份信息,又有什么底氣質疑別人的年份酒呢?”
一直以來,今世緣因基酒產能問題備受質疑,被懷疑外購基酒勾兌。這也被認為是今世緣不談產品具體年份的原因。畢竟,沒有哪個品牌會自曝短板。
這一系,今世緣卻是在用自己的短板,去“碰瓷”人家的長處,結果自然適得其反。
隨著輿論持續發酵,今世緣也疑似做出了回應。7月25日,一張疑似今世緣內部溝通的聊天截圖在網上流傳。
▲網傳的今世緣內部溝通截圖,圖片來自網絡
截圖顯示,這次事件反而被說成了“洋河黑淡雅”。有媒體表示,“本次淡雅畫面未經審核就發布,造成惡劣影響”,要求“刪除所有朋友圈發布的本次淡雅宣傳海報和視頻”,并表態“市場競爭要良性發展,不參與對競品的評論和抹黑”。之后,也確實有自媒體發文稱被惡意投訴。
整個事件中海報和相關截圖的真實性或許還有待確認,但可以確定的是,今世緣已經不是第一次營銷翻車。
一次次蹭熱點,一次次踩雷
肖竹青對今世緣的評價中,提到了一個關鍵詞——“短視營銷”。
在過去一年多,今世緣的營銷確實經常透露出投機性和短視感。
例如去年9月,今世緣對外官宣,旗下產品國緣四開榮獲“中國中度高端白酒500元價格帶單品銷量第一”。
授予國緣四開“第一”證書的,是一家叫“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第三方咨詢機構。據公開資料,沙利文于1961年在紐約設立,在全球設有40多個辦事處。它的主要業務之一,就是提供市場地位確認服務。
今世緣或許是想借此為國緣四開“鍍金”,進一步提升市場知名度。然而證書的腳注上寫著,數據是按2023年全國中度高端白酒市場各品牌500元價格帶單品在中國大陸的銷量(萬升)計,中度高端白酒500元價格帶單品指“度數在40-50度之間,每500毫升出廠價位于500元價格帶”的白酒單品。
如此詳細的定語,讓國緣四開的“銷量第一”被外界質疑玩文字游戲。
無獨有偶,去年的“姜萍事件”也讓今世緣在營銷上栽了個跟頭。
起因是去年6月,中專生姜萍在阿里達摩院全球數學競賽中,初賽取得12名的好成績,力壓清北選手,因此被推上神壇。
為了接住同鄉“天才數學少女”送來的破天流量,今世緣先是借勢營銷送酒,策劃了“何其有緣,師生相遇。姜萍的領路人王閏秋老師”專訪活動,希望能通過這次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
同年11月,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組委會和漣水中專雙雙發布通報,姜萍作弊被實錘。當初高調贈酒的今世緣也因此被卷入輿論旋渦。業內人士指出,從品牌公關的角度看,姜萍事件反轉對今世緣酒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從這些事件來看,今世緣頻繁在營銷上翻車,更像是急于破圈的外在表現。
“蘇酒老二”的焦慮,藏不住了
一次次博眼球的營銷動作背后,是其全國化進程不及預期的焦慮。
自2014年上市之初,今世緣便提出全國化發展的戰略布局。然而,十年過去了,今世緣依然深陷“走不出江蘇”的困境。
財報顯示,2019年—2024年,今世緣的省外收入分別3.09億元、3.29億元、4.47億元、5.19億元、7.27億元、9.2億元,對應營收占比分別為6.4%、6.46%、7.02%、6.61%、7.2%、8.07%。距離2025年“省外占比20%”的目標相差甚遠。
表面上看,今世緣去年省外營收增速達到27.37%,似乎有點亮眼,但背后是高昂的代價——省外市場營業成本同比暴漲51%,遠超江蘇省內各大區的成本增速。
2024年底,今世緣共有615家省外經銷商,比省內經銷商還多2家。省外經銷商平均貢獻營收僅150萬元,非但未帶來規模效應,反而分散了資源。
相比之下,洋河股份江蘇市場營收127.48億元、占比45.13%,省外營收154.99億元、占比54.87%,不僅結構更為均衡,全國化布局更大幅領先。
今世緣的全國化受阻,一方面因品牌與江蘇文化綁定過深,“緣文化”及婚宴場景在外地缺乏共鳴;另一方面,相比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名酒,今世緣的品牌力和號召力仍不足。
雖然僅憑江蘇市場,今世緣就做到百億營收,但天花板也近在眼前。
2021年—2023年,今世緣營收增速在23%至29%之間。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今世緣的增速開始放緩,下滑至個位數。去年第四季度,其營收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
在全國化進程緩慢的情況下,今世緣只能在省內市場繼續“卷”。洋河大曲高線光瓶酒熱銷后,今世緣拋出“內涵式”海報,正是這種焦慮的表現。
此次的營銷事件,還折射出江蘇“白酒雙雄”在存量競爭時代的深層博弈。
肖竹青表示,對洋河的評價關鍵詞是“主動調整、長期主義、系統能力”;對今世緣的評價關鍵詞則是“治理短板、短視營銷、結構性瓶頸”。兩者在戰略成熟度、組織韌性和行業倫理上,呈現出明顯的高下分野。
在肖竹青看來,洋河正在用“深蹲”換取下一輪“彈性”,考驗的是耐力與系統重構;今世緣則在用“短跑”沖刺省內份額,但治理、產能、品類、倫理的四重短板隨時可能讓速度反噬品牌。
如今,白酒行業已進入“存量精耕”階段,消費者需要的不是“蹭熱點的熱鬧”,而是真正可驗證的品質與文化共鳴。
這次翻車,網上的批評聲也在提醒今世緣:短視的營銷套路,已經玩不下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