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滿貫賽剛落下帷幕,國乒教練組競聘這事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最早爆料的是前國手閆安,緊接著細心的球迷發現,李隼和馬琳這兩位國乒重量級教頭居然雙雙缺席如此高規格的WTT賽事,按理說,這種級別的比賽國乒主帥怎么都得露個臉——一下子就讓外界猜測,是不是教練組要大換血了,這瓜還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國乒的教練席,向來是“能者上,庸者下,換帥、競聘、優勝劣汰,球迷早就見怪不怪了,但這次的細節耐人尋味。
說到這場風波的主角,繞不開邱貽可和孫穎莎,按慣例,邱指導是莎莎和蒯曼的主管教練,這次美國大滿貫賽,孫穎莎出戰雙項都沒撈到冠軍,尤其女單第三輪就出局,這種情況對于“常勝將軍莎莎來說,的確稀罕,賽后網絡上開始有不理智球迷對著孫穎莎和邱貽可瘋狂輸出,邱指導也沒慣著,直接社媒發文回懟黑粉,這波操作圈了一波粉,也讓外界看到老邱的擔當和溫柔底線,按說他和莎莎多年的合作默契,短時間內沒理由拆伙,但沒想到,最近的訓練場上,邱貽可沒陪莎莎,卻在帶蒯曼訓練,反倒是河北省隊的楊廣弟陪著孫穎莎練球,這下球迷坐不住了,各種猜測競聘結果是不是已經出爐,甚至有聲音說莎莎要換主管教練了,風向一下子就亂了。
問題來了,邱貽可真要被“換掉嗎?從球迷角度分析,這事還真沒那么簡單,首先,邱指導作為莎莎和蒯曼的主管教練,平時一個人要兼顧兩位主力,早就夠辛苦的,這次訓練分工,很可能只是出于合理排班和體能分配,蒯曼那邊需要重點“單練,莎莎這邊安排省隊教練做陪練,也合情合理,畢竟國乒訓練節奏快,教練資源緊張,靈活調整很正常,真要說競聘結果落地,至少官方還沒官宣,所謂“換帥多半是外界過度解讀,畢竟大賽剛結束,隊伍內部肯定也要調整喘口氣,別忘了,東京奧運周期到巴黎周期,國乒的教練組其實變化一直不大,核心班子基本穩得住,這次未必會大動干戈。
再說孫穎莎這邊,和邱貽可配合這么多年,情感和戰術早就捆綁得死死的,莎莎要挑主管教練,怎么選都繞不過老邱,別看這次美國大滿貫沒拿冠軍,正常起伏任何頂級球員都會遇到,莎莎的抗壓能力和調整能力,圈內人都清楚,真要換教練,反而容易讓外界誤會隊內“出事,從管理層角度講,穩定大于一切,特別是奧運周期前夕,貿然調整教練團隊風險極高,難道不是嗎?而且這幾年國乒女隊主管教練多是男性,溝通上難免有點障礙,這也是不少網友和圈內人士反復提過的老問題。
說起來,國乒教練組女性教練員鳳毛麟角,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近兩個奧運周期幾乎沒有女教練員能躋身主力崗位,男教練帶女球員,多少還是有點隔閡,尤其在細膩溝通、情感疏導這塊,女教練的優勢是實實在在的,現實情況是,頂級女球員自己也更希望有女性教練陪伴,能更容易聊到心坎上,這個趨勢其實全世界都一樣,國乒要是在新一輪競聘里,能多給女教練機會,絕對是加分項,至于這次競聘到底有沒有女性教練上位,還要看官方后續安排,但球迷呼聲已經很高了。
當然,網友的各種猜測和對噴,也暴露了當下體育輿論生態的復雜,成績不好就對教練、球員一頓輸出,真拿冠軍了就點贊刷屏,這種極端情緒其實對球員和教練都是二次傷害,邱貽可公開懟黑粉,既是情緒宣泄,也是給輿論提個醒,常勝將軍不存在,競技體育就是有起有落,別把人捧上天,也別一落千丈就踩到底,理智看球、包容輸贏,才是國乒一直能保持活力的底層邏輯。
再回到教練競聘這件事,國乒的優勝劣汰機制其實挺健康,給教練壓力,也給球員動力,球場如戰場,只有競爭,才有新鮮血液和持續進步,但競聘歸競聘,核心崗位不是隨便能換的,尤其像邱貽可這種“老熟人,帶隊多年,和主力球員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臨時換帥很可能帶來適應期,甚至影響球員狀態,這種風險國乒不會看不見,球迷也得多點耐心,別因為一場比賽的失利就喊“全換,競技體育不是玩擺爛,換帥也不是刷熱點這么簡單。
國乒教練組這波競聘確實讓人期待,外界也有各種揣測和議論,但現階段還沒到“官宣那一步,邱貽可、孫穎莎、楊廣弟這些名字,短時間內不會輕易變動,合理分工、臨時調整屬于正常操作,球迷可以繼續吃瓜,但也別被輿論帶跑偏,真正的變革,還是要看官方怎么定,至于女性教練員能否上位,這次或許真能看到新氣象,畢竟大環境已經變了,國乒想繼續領跑世界,還得在細節里下功夫,教練組的多元化,是時候認真考慮了,大家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