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從“舌尖珍寶”到“文旅頂流”,貴州三穗縣——
一只鴨子“叫響”14億元特色產業
從保種擴繁到規模養殖,從精深加工到文旅融合,在貴州省三穗縣,三穗鴨正成為當地特色產業邁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小小三穗鴨如何“破殼”成長,成為一個具有縣域標志性名片的特色產業?
“注重品質,做優品牌,壯大規模。”幾年前,專注于三穗鴨深加工的劉宏波未曾想,依托政策、技術和資金支持,已讓傳統老味道闖出了新天地。
近年來,三穗縣將三穗鴨產業作為當地重點產業,聚焦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創建,做深做實三穗鴨的生產供應、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特色產業鏈,全力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三穗鴨出欄500萬羽,蛋鴨存欄80萬羽,蛋制品加工2.1億枚,鴨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4億元。
養殖鏈帶動群眾增收
7月16日清晨,從三穗縣城出發,沿三(穗)黎(平)高速公路驅車20多公里,兜兜轉轉,記者跟隨劉宏波來到桐林鎮岑壩村他家的養殖場。
綠林掩映,溪水潺潺。伴隨一陣“嘎嘎”的叫聲,只見一群麻鴨撲棱著翅膀躥進湖里,湖面頓時濺起一朵朵銀亮的水花?!斑@是今年飼養的第4批三穗鴨,已被商家全部預訂,訂單量還在持續增加?!眲⒑瓴ń榻B。
劉宏波是貴州翼宇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該公司是一家集三穗鴨養殖、產品加工和餐飲美食服務于一體的企業,年加工三穗鴨500余噸,目前已開發冷鏈、熟食和預制3大類10余個品種。
這些年,該公司為確保加工原材料質升量穩,在產業獎補政策支持下,通過“公司+基地+脫貧戶”模式建立了2個標準化生態養殖場,年飼養三穗鴨5萬多羽。公司采取統一鴨苗供應、統一飼料供應、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市場價收購等方式,支持鼓勵脫貧群眾養殖三穗鴨,公司榮獲“千戶幫千村先進民營企業”稱號。
三穗鴨是中國“地方四大名鴨”之一,擁有600多年的養殖歷史,以產蛋多、膽固醇低、富含氨基酸等特質,成了食客“舌尖上的珍寶”。2013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3年,入選農業農村部品牌精品培育名單。
近年來,三穗縣先后出臺系列政策,依托南京農業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等專家團隊技術支持,整合“橋頭堡”、東西部協作等項目和資金,通過“龍頭企業+”“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因地制宜,大力推廣三穗鴨地面平養、網上籠養、生態散養等標準化精細化養殖,不斷壯大養殖規模。
為推動三穗鴨全產業鏈向新走高,三穗縣還組建貴州三穗鴨業運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致力于三穗鴨的保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精深開發,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涉鴨企業44家,建成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1個,擴繁場5個,標準化蛋鴨場8個,規模肉鴨養殖場74個,散養戶1萬余戶。初步形成集三穗鴨種鴨飼養、種苗育雛、肉鴨蛋鴨飼養于一體的規模化養殖鏈。
“今年全縣有望實現出欄鴨1315萬羽以上、蛋鴨存欄150萬羽以上目標?!比滕啴a業發展工作專班負責人楊冬說,養殖鏈就可帶動1.7萬戶群眾增收。
加工鏈推動集群發展
走進位于三穗經濟開發區的貴州翼宇鴨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陣陣醇香味撲鼻而來。屠宰、清洗、加工、包裝等生產線上,身著無菌服的員工們忙個不停。
公司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巧妙結合,三穗鴨被加工成各種色美味香、鮮嫩可口的鹵香鴨、香辣鴨、血漿鴨、黃燜鴨等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形成了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暢銷態勢?!艾F在每天有1500單左右的線上銷量,線下也有1000單左右的訂單銷量?!眲⒑瓴ㄕf。
近年來,為滿足市場的高品質需求,公司通過校企合作,品質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研發的翼宇牌血漿鴨獲“貴州省名牌產品”“貴州省十大優質特色禽產品”等稱號,“太子老鴨湯”入選貴州省“十大黔味預制菜”,闖進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大市場。
清洗、光檢、分級、腌制……移步位于三穗鴨產業園的黔東南民生食品有限公司,一枚枚鮮鴨蛋經過18道標準化工序后,就可變成金黃流油、咸香可口的咸鴨蛋。
近年來,通過貴州醫科大學專家“把脈”,公司主打的咸鴨蛋腌制周期從過去的90天縮短至現在的12天,改良的“流心咸蛋”口感再提升,成了電商平臺的爆款產品。
“僅僅是今年端午節前后,我們就銷售了200萬枚鴨蛋,同比增長24%?,F在每天訂單量保持在5000至8000單左右?!惫径麻L張美倫笑言。
為延伸三穗鴨產業鏈,提升產業競爭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幾年,三穗縣通過駐點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著力招引經濟增長快、市場前景廣、帶動能力強的優強企業集聚,促進三穗鴨產業集群發展。
在鴨產業園西側,投資1.2億元建設的三穗鴨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已入駐加工企業5家。屠宰、精深加工、速凍、保鮮等一條條高端補鏈、終端延鏈、整體強鏈的現代化生產線實現批量化柔性化生產,為三穗鴨高品質輸出提供了堅實保障。
三穗縣還吸引飼料加工和羽絨制品加工等產業集聚。今年上半年,年產40萬噸的飼料加工項目、貴州省紡織產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穗)羽絨產業園項目、三穗縣三星羽絨生產項目已開工建設,標志著三穗鴨產業從田間到車間、從養殖到加工的“全鏈躍升”。
據悉,圍繞三穗鴨特有品質,加工鏈上,已開發獨具地方特色兼顧南北風味的優質品種20多個,創造了1700余個就業崗位?!八脣屜跳喌啊薄班囀掀さ啊薄鞍傩沼哑さ啊钡绕放茘渎额^角,儼然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融合鏈傳承特色文化
從麻辣到鹵味,從清蒸到燒烤。“沒想到三穗鴨有多種炒法,各有各的味道。”自稱“吃貨”的游客冉女士贊不絕口。去年,三穗縣成功舉辦首屆三穗鴨美食文化旅游節,共接待游客10萬余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000余萬元。
“今年7月18日至24日,我們舉辦第二屆三穗鴨美食文化旅游節,在去年的基礎上,新增了三穗鴨美食大賽、三穗鴨運動會暨民俗體驗活動、三穗鴨書法繪畫攝影展等系列賽事,讓游客直觀感受三穗鴨的美食文化,促進鴨產業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比肟h委宣傳部部長葛銀介紹,今年第二屆三穗鴨美食文化旅游節,預計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億元。
今年“五一”黃金周,三穗縣組成200余人的三穗鴨美食隊,攜三穗鴨美食、非遺竹編、三穗斗笠、苗族盛裝等“王炸”驚艷亮相榕江村超賽場,讓數萬名觀眾現場體驗了一場“非遺+美食”的文化盛宴。一位網友直呼,“這簡直是我看過的最完美的文旅融合。”
在貴州省首屆美麗鄉村籃球聯賽上,三穗鴨作為季軍獎品上演“出逃記”,引起千萬網友熱議。通過“村BA”熱度,進一步提升了三穗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穗鴨“火爆出圈”。
近些年,三穗縣還先后建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禾風里”文化創意街區、三穗鴨打卡地等新地標,并多維度開發體現地域特色、三穗鴨文化內涵和形象特點的文創產品,深受游客青睞?!斑@些充分展示了三穗鴨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了文旅消費?!比肟h文體廣電旅游局負責人說。
此外,三穗縣還積極推動三穗鴨文化進校園,不僅豐富了中小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增強大家對家鄉特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為三穗鴨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在,三穗鴨已從“舌尖珍寶”變身“文旅頂流”,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差異化的鄉村游體驗,更讓產業價值從“養殖加工”向“文化消費”“文化傳承”拓展。(鄭濤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