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陽縣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優勢,突破水產業發展困境,全力推動冷水魚產業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開陽鱘魚”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定。
開陽縣地處云貴高原,年平均氣溫為10.6~15.3℃,最高平均氣溫22.3℃。常溫魚類(如:鯉、鯽、草、鳊、鰱、鳙、鯰、黃辣丁等)最適生長水溫為20~28℃,為突破水產業發展困境,該縣曾多次到四川、重慶、陜西、廣西等地進行考察,重點圍繞冷水魚飼養、大水面及網箱養殖方向進行研究,探索適合開陽水產養殖的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全縣共培育發展鱘魚養殖主體10家,建成鱘魚規模養殖場11個,鱘魚生態養殖面積9820平方米(凈養水面),鱘魚年產量預計620余噸,產值2500萬元。
“不斷地研究探索、更新迭代,我縣總結出了一套鱘魚高效養殖的‘開陽模式’。該模式中養殖池以1:0.05底面坡比的圓形流水池為主,全面搭載池深調節、等壓管閥供水、高低位排水、排池共道共渠等實用技術,養殖尾水配備了‘多級沉淀池+多級生物過濾池’設施進行凈化處理。”開陽縣養殖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
“開陽模式”鱘魚養殖場。
該縣嚴把水產品質量安全關,冷水魚多年抽樣檢測抽檢合格率均為100%,2023年10月,開陽縣被農業農村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24年12月,貴州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檢測報告》顯示,開陽鱘魚硒含量為0.145~0.195mg/kg,達到富硒標準。2025年5月,經農業農村部審定,“開陽鱘魚”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認定。該縣農業農村局先后引進花鲴、金鱒、虹鱒、昆明裂腹魚等冷水魚名優品種進行試驗示范養殖,同時,通過與省水產研究所合作,又引進了河鱸、梭鱸等冷水魚新品種開展試驗示范養殖,不斷加大供給側結構的調整力度,探索提升冷水魚養殖效益。
下一步,開陽縣將在鞏固冷水魚養殖規模、提升養殖科技水平、把牢產品質量、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加大富硒增殖力度等方面持續發力,做強做優冷水魚養殖,助推全縣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圖/文 孔維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