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江蘇省文聯與江蘇開放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備受矚目的江蘇省明德藝術學校成立暨首屆開班儀式在熱烈的氛圍中舉行。這一盛事標志著藝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基層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帶來了新的機遇。
明德藝術學校正式啟航
江蘇省文聯是聯系文藝界的橋梁和紐帶,有著豐富的藝術資源,江蘇開放大學是江蘇規模最大的高校,是“沒有圍墻”的大學。當藝術的繁星遇上教育的沃土,便開啟了這場雙向奔赴的合作。
此次合作是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和深入開展“茉莉花開”文藝志愿服務的創新之舉。雙方聯合創辦江蘇省明德藝術學校,主要面向基層文藝工作者、愛好者,破解了藝術教育供需矛盾的困境。讓藝術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走進了大眾的課堂。
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常勝梅,江蘇開放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迎春出席并為“江蘇省明德藝術學校”揭牌。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劉軒明,江蘇開放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劉貴友、羅逾蘭等出席,儀式由省文聯二級巡視員韓軍主持。省文聯和江蘇開放大學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部分教師代表,以及首批學員等參加活動。
各界代表發聲,共繪藝術普及藍圖
劉貴友在致辭中表示,此次省文聯與江蘇開放大學的攜手,是“文藝智庫”與“數智創新型大學”的雙向奔赴。省文聯匯聚近10萬名文藝工作者,以“二為”方針為指引,創作出《茉莉花》《牡丹亭》《人間正道是滄桑》等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優秀作品,早已成為鐫刻時代的文化符號。江蘇開放大學依托“江蘇終身學習資源庫”“江蘇學習在線”等平臺,正以數智化手段打破藝術普及的時空邊界。當文藝家遇上教育家,明德藝術學校這個“新藝圃”便有了別樣的生長力。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呂少明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指出江蘇省明德藝術學校中的“明德”二字意義深遠。“德”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足根本,從藝先做人,唯有品德高尚,作品才能觸動人心,傳遞正能量。回顧自己的藝術生涯,從踏入相聲領域之初,他就始終銘記“德藝雙馨”的教導。歷經幾十年的藝術沉淀,他愈發深刻地認識到,藝術不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品德修養的外在體現。
作為指導老師成員之一,呂少明表示自己授課的主要目的是拓寬學員的視野,因為學員來自不同藝術門類,他將介紹曲藝和相聲相關知識,讓大家了解這些藝術形式,助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讓江蘇文藝事業在群眾中扎根生長。
本次培訓特邀藝術領域重量級專家授課,陣容堪稱“豪華”:除呂少明外,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徐秀芳,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一級演員孔愛萍,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一級演員袁小良,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一級演員姜慶玲和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聲樂系主任陳潔。
學員期待值拉滿,蓄力深耕文藝土壤
首屆培訓班的50位學員滿懷期待,連云港年華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鄔宗達作為學員代表發言時難掩激動:“今天,能夠成為江蘇省明德藝術學校的一員,我倍感珍惜。這里會聚了眾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為我們提供了系統學習、深入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通過在這里的學習,我們不僅能提升專業技能,更能拓寬藝術視野,深化對文藝工作的理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以空杯心態,虛心求教,努力吸收新的知識和理念。同時,我也希望與各位同學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將所學所得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創作出更多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作品。”
灌南縣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管紅星同樣表達了自己的喜悅與期待,他認為此次公益活動為廣大文藝愛好者提供了難得的提升文藝素養的機會,體現了明德學校對傳統文化和文學藝術傳承的重視與支持,自己一定會珍惜機會,認真聆聽專家講座,努力提升自我,尤其希望能聽到更多關于曲藝方面的課程,提升專業能力。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丁夢莎 /文 趙杰 任雨風/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