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村界”,實施“跨村聯建”,創新組織聯建、產業聯興、治理聯抓、服務聯享“四聯”機制,惠民縣淄角鎮探索出一條“黨建統領、聯村共建、產業抱團、成果共享”的鄉村振興共富新路徑,跨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今天讓我們一起解讀鄉村振興的“淄角實踐”。
“跨村聯建”跨出年交易額超10億元黃瓜產業
“我種了兩個大棚,八畝地,一年一畝地純收入兩萬多塊錢。今年春天種的這一茬黃瓜,純收入十萬多塊錢。一年兩茬,純收入二十多萬,效益非??捎^?!苯衲?7歲的惠民縣淄角鎮周樓村的黃瓜種植大戶孔凡銀說起今年春茬黃瓜的收益,他高興地合不攏嘴。
淄角鎮有種植瓜果蔬菜的傳統,周樓村及周邊村莊有不少種植黃瓜的,有的年景收益好,有的年景不掙錢。
“七八年前,我也想著在家里種黃瓜,可是一、沒有很多的地,再一個沒有技術,豐收了以后也要等著小商小販到地頭上收,一旦沒收的就賣不出去?!币粋€又一個問題,讓孔凡銀無奈之下放棄了在家靠種植致富的想法,最后他選擇外出打工。
2023年一次打工回家,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黃瓜種植,一個個連片的現代化種植大棚讓孔凡銀的眼前一亮。
“一個大棚鋼架結構、四周透亮、八畝地,看到一后,心里可以用兩個詞形容‘震撼’。原先,地是個大問題,在我們村一人一畝多地,剛結婚的小兩口一家不到三畝地。種黃瓜只能建一畝地的“窩子棚”,這種‘窩子棚’去了墻體,有效的利用地也不過六七分。效益大打折扣”,看到這樣的變化,讓孔凡銀心動了,他不斷地去了解黃瓜種植的最新消息。
原來鎮上為了打破黃瓜產業發展的土地限制、技術短板,對黃瓜種植發展最好的靠河鄭村及周邊三個黃瓜發展面積大的村莊進行了“跨村聯建”。
“我們淄角鎮有種植黃瓜的歷史,過去規模小,種植零散,連不成片,有些群眾想種,但土地不合適,建不成大棚,自己調地難度大,銷售渠道單一,群眾相互壓價,賣不上價,產業急劇萎縮,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針對這些問題,2022年我們打破‘村界’,‘跨村聯建’成立了黃瓜產業黨總支,黨總支統一流轉了4個村1000多畝地,建立了千畝現代化黃瓜基地。”惠民縣淄角鎮黨委書記高傳偉向記者介紹了“跨村聯建”帶來的最大變化——通過“破界”形成產業“規模優勢”。
以“跨村聯建”為抓手,淄角鎮創新組織聯建、產業聯興、治理聯抓、服務聯享“四聯”機制。幫助建棚戶協調無息貸款,用建棚資金代替租金,建成后自主經營,一個新的模式,讓淄角鎮黃瓜產業實現了“質”的跨越。
同時,淄角鎮整合2000多萬元各級涉農資金,完善灌溉、交通等基礎設施,將黃瓜種植的“小作坊”模式轉變為現代化設施農業。同時,依托鎮上的國有企業山東淄政創新發展有限公司對黃瓜種植基地進行技術支持和標準化管理。
“沒想到,在家種地,種到了一年收入20多萬,這是原先想都想不到的。原先擔心的土地問題、技術問題、市場問題,都解決了?!笨追层y說。
2024年,淄角鎮全鎮黃瓜種植面積超10000畝,交易額超10億元,帶動2000戶群眾戶均增收8000元。當年,淄角鎮以黃瓜單品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
南果北移,藍莓產業成為濱州農文旅新地標
黃瓜產業由如“弱”到“壯”,蒸蒸日上。在淄角鎮藍莓產業如火如荼。
“我們連續舉辦的三屆采摘節,累計接待游客27萬余人,尾果也賣了個好價,并且帶動周邊旅游消費3000多萬元,增加村集體收入40多萬元。”淄角鎮黨委副副書記高濤高興地介紹著淄角紅紅火火的藍莓產業。
南果北移,藍莓產業在淄角鎮“從無到有”,走出了現代農業+文旅的融合發展之路,“惠民藍莓”正成為濱州的一張名片。然而四年前,鎮上還為發展藍莓產業的土地發愁。
“在藍莓產業剛開始的時候,企業選中了我們一塊近400畝的土地,涉及西街、踩鼓宋等5個村,多的100多畝,少的幾十畝,個別群眾一看來了大企業,抬高要價,黨支部做不下群眾工作,項目遲遲落不了,發展也沒了信心。我們通過‘跨村聯建’,整合了8個支部力量,成立藍莓產業黨總支,大家一塊干,落后支部有壓力,完不成的其他黨員和支部幫著干,在黨員示范,優先務工等辦法的引導下,僅用15天時間完成了5個自然村土地的整體流轉,落地投資1.2億元,建成藍莓基地?!备邼f。
惠民藍莓,一個新的產業,讓淄角動了起來,讓惠民活了起來,讓群眾富了起來。
家住淄角鎮西街村59歲的王忠花,在藍莓基地上班,說起藍莓產業帶來的變化,喜上眉梢。她高興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的收入分三塊,土地流轉收入,一年2400多元;基地工資一個月3000元左右;藍莓基地不忙的時候,到鎮上的其他種植大戶那里打零工,有時一天還能掙300元。像我這個年齡,掙這么多錢,很滿足。”
除了土地流轉收益外,8個村還共同出資2000多萬元,入股藍莓種植基地,并按入股比例每村每年獲得15萬元的經營收益分成。
年農業總產值突破15億元群眾共享幸福生活
目前,淄角鎮按照地緣相近、產業相連、人口適中、資源共享的原則,成立了藍莓、黃瓜兩大特色產業片區黨總支,選優配強了黨總支書記,由威信高、能力強的先進村黨支部書記和鎮機關干部分別擔任兩個片區黨總支書記,12名聯建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委員,做到“一個場所辦公、一個班子議事、一個思路干事”。以“區域大事共商、各村難事共議”為原則,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推動黨務村務、惠民信息等54項事項下沉。邀請駐村第一書記、黨建特派員、村級能人等列席聯村聯席會議,參與重點事務研討,有效解決了土地流轉難、果蔬價格低、銷售渠道短等難題,進一步推動了融合發展。
2024年設施農業總產值突破15億元,人口不到3萬人的淄角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95萬元。
2024年,淄角鎮民生投入1500萬元,高標準建成片區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等6處民生設施,為群眾提供醫療報銷、矛盾調解等98項服務,實現了孩子在家門口上學,年輕人在家門口就業,老年人在家門口養老。淄角鎮的群眾實現了從有到優的幸福生活。
“我們以跨村聯建為抓手,創新了“四聯”機制,培育藍莓、黃瓜等產業項目14個,3000余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探索出一條以組織建設引領產業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子?!被菝窨h淄角鎮黨委書記高傳偉說。
來源:濱州日報
記者:趙旭東 鄭建軍 趙宗 孫江波 邵強
編輯:任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