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舉行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習近平主席指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歐關系又站在一個關鍵歷史節點。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變局和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領導人應再次展現遠見和擔當,作出符合人民期待、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戰略抉擇,牢牢把握中歐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努力開辟中歐關系更加光明的下一個50年,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當天第二十五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結束后,雙方發表了《中歐領導人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在氣候變暖威脅全球、一些發達國家“退群”卸責的背景下,這份聲明提振了全球氣候治理信心,展現了中歐兩大經濟體的國際擔當,包括不少西方媒體在內,全球輿論都普遍給予肯定。
回望半個世紀歷程,中歐關系從最初的試探性接觸,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之一,堪稱不同制度、不同文明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典范。中歐之間的貿易額從1975年建交當年的僅24億美元躍升至2024年的7858億美元,增長300多倍;中歐班列從重慶團結村中心站的第一聲汽笛,到今年6月10日已經通達26個歐洲國家的229個城市。在過去的一年間,盡管遭遇貿易保護主義逆風,大眾、寶馬仍選擇在中國追加投資,寧德時代、比亞迪在歐洲新設工廠,西門子開建深圳醫療基地,騰訊收購波蘭游戲公司……這一切無不顯示中歐之間巨大的合作需求和共贏空間。
當前,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中歐關系也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三點主張:堅持相互尊重,鞏固伙伴關系定位;堅持開放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摩擦;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秩序。這些主張立足歷史經驗,直面現實挑戰,為未來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歐方表示,習近平主席有關歐中關系的三點主張至關重要,歐方不尋求與中國“脫鉤斷鏈”,歡迎中國企業赴歐投資興業,希望和中方共同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等,展現出在動蕩局勢中維護合作大局的戰略意愿。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歐都是國際社會中的“大個子”,“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歐關系,不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中歐GDP總量約占全球三分之一,貿易量約占全球30%。中歐關系能否穩定發展不僅關乎中歐雙方利益,更關系到經濟全球化的前景和世界多極化的秩序。中歐峰會不僅體現了中歐改善雙邊關系的訴求,還承載著世界對“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模式的期待,傳遞了在復雜國際環境下增強國際合作的信心。
這場峰會從會前幾天就開始吸引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足見中歐關系影響之深遠。需要指出的是,不少西方媒體更多地聚焦中歐間的貿易摩擦與其他分歧,甚至把中歐峰會看成測試大西洋兩岸盟友關系的“溫度計”,這完全是一種誤導。他們低估了中歐建交50年來所形成的密切關系的理性和韌性。中歐關系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歐盟作為世界重要一極,有權自主選擇貿易伙伴,保持外交政策的獨立性。現階段中歐關系發展遭遇的阻力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外部“選邊站隊”的壓力和冷戰思維的綁架,這是令人遺憾的。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經濟民族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的當下,全世界最需要的就是合作。24日在北京舉行的峰會,讓世界再次看到中歐之間清晰的“公約數”。我們期待同歐方一道,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以更多務實成果對沖“政治化”“去風險”的雜音,續寫中歐關系下一個50年更加精彩的篇章。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