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中國軍視網特開設【英雄志 民族魂】專欄,挖掘整理抗戰時期英烈的感人事跡,展現中華兒女在民族危亡時刻挺身而出、浴血奮戰的壯麗篇章,激勵后人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賡續紅色血脈。本期推出《【英雄志 民族魂】范子俠:最忠實于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戰士》。
83年前(1942年)的一個下午,在沙河縣柴關一帶,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新編第十旅旅長兼太行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范子俠,在指揮部隊掩護師部機關和群眾轉移的戰斗中,不幸身中3彈,鮮血染紅了英雄的胸膛。范子俠壯烈犧牲后,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及各地群眾先后舉行了追悼大會。延安《解放日報》發表《悼范子俠等四位同志殉國》的社論,劉伯承、鄧小平撰文稱贊他是“模范的布爾什維克、最忠實于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戰士”。
范子俠,1908年出生于江蘇豐縣。早年曾在東北軍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因不滿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他憤然辭去軍職,另尋抗日救國之路。1933年,范子俠加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某部團長,率部參加克復康保、多倫等地區的對日作戰。1935年綏東抗戰爆發后,他秘密打入偽軍李守信部金憲章旅任營長,在百靈廟戰役中成功策動全營起義,并迫使金憲章旅投降。此舉使他被國民黨當局視為危險分子,慘遭抓捕入獄。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出獄的范子俠迅速組織抗日義勇軍,任冀察戰區游擊第二路副指揮兼第二師師長,在河北無極、藁城、新樂、行唐一帶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他將所部改編為平漢抗日游擊縱隊。同年,他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將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太行軍區獨立第十旅,并擔任旅長兼六分區司令員,隨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8月20日,百團大戰打響。范子俠率新編第十旅第二十八團、第三十團,承擔正太鐵路陽泉至壽陽段的破襲任務。在攻克桑掌橋、坡頭火車站、測石火車站、狼峪據點等戰斗中,他手執雙槍、身先士卒,屢立戰功。10月,百團大戰進入第二階段,范子俠率部在和遼公路弓家溝段伏擊日軍,一舉燒毀日軍汽車40余輛,創造了步兵打日軍汽車的成功戰例,受到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嘉獎。不久,他又參加了百團大戰第三階段的關家垴殲滅戰。激戰中,范子俠左手腕被敵人子彈打穿,被強行抬下火線。傷愈后,他繼續率領部隊轉戰太行根據地,任太行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1941年,他當選為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參議員。
1942年2月12日,范子俠在河北沙河縣反“掃蕩”戰斗中,為保護抗日根據地群眾,掩護分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和正在分區視察工作的鄧小平同志安全轉移,不幸中彈,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年僅34歲。
為紀念范子俠烈士,1998年,豐縣人民政府將 華山 鎮大史樓小學更名為“子俠小學”,并將其列為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政府在縣烈士陵園建造了范子俠烈士紀念碑,其出生地所在的華山鎮政府則為他建立了衣冠冢。如今,“范子俠同志之墓”安葬于河北省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范子俠名列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