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普陀區長風新村街道曹家村居民區,社區工作者輕輕叩開一扇鐵門:“阿姨,今天感覺怎么樣?血壓藥按時吃了嗎?”門內,獨居老人笑著應聲開門,這聲問候是她每天最安心的守候。在長風新村街道,這樣的日常場景,正源于一把創新的“鑰匙”——“分色治理”工作法。它像一幅精細的工筆畫,將千頭萬緒的社區需求梳理成紅、黃、藍、綠四色,讓基層服務精準入戶。
“四色鑰匙”,開啟萬家門扉
四色分級工作機制,就像為每一位居民量身定制了一把 “服務鑰匙”,精準區分孤老、傷殘等 30 類不同人群。
其中,紅色代表著高齡獨居老人等高風險群體,是街道重點守護的對象。社區工作者們與他們定點結對,每日聯系,提供全方位的兜底服務。黃色涵蓋雙獨居家庭、困境兒童等次重點人群。對于這部分群體,街道實行一戶一檔包干走訪制度,每周 1—3次的關愛幫扶,給予他們 “尊重優先” 的陪伴式資源對接。藍色聚焦社區矯正對象等特殊群體,在重點時段加強走訪,實行“雙人走訪”,通過“傾聽 —共情—引導” 建立信任。綠色則面向普通居民,街道通過發掘其中的能人、達人、志愿者,激發社區自治活力。
曹家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郭穎深有體會:“通過四色分級工作機制,曹家村重點群體變得明晰,聯系機制得以確立,社區工作者們能夠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走家串戶、解決問題中?!薄八纳€匙”精準叩響了居民的門扉,讓居民享受到適配的服務,感受到社區的溫暖與關懷。
打破“圍墻”,匯聚共治合力
治理的智慧不止于識別,更需要打破“圍墻”,匯聚合力。為此,街道將27個居民區科學細分為201個更小的“治理單元”,如同在社區肌理下嵌入了“神經末梢”。黨組織、業委會、物業、社區民警等力量精準下沉到單元。
依托普陀區“你點我配、你約我到、你評我改”的機制,每個單元都擁有了量身定制的“資源庫”。一旦發現需求或矛盾,立刻啟動“發現—合力解決—上門化解—跟蹤回訪”的閉環。尤其在紅色服務對象集中的單元,家庭醫生定期隨訪、應急隊加強巡邏、志愿者暖心陪聊,編織起一張全天候的“守護網”。
治理的力量也在不斷充實。街道向內深挖,培育起由黨員、樓組長、社區達人組成的“第二梯隊”;向外拓展,40余家共建單位積極響應,共同完成了車庫改造、加裝無障礙扶手等近50項居民翹首以盼的民生項目。
憑借這套行之有效的“分色治理”法,長風新村街道在基層治理工作中成效顯著。他們的經驗也在近日市委社會工作部召開的“推進‘四百走訪’走深走實 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現場學習交流推進會中獲得推廣、分享。
鍛造“全崗通”,當好居民管家
制度創新,最終要靠人來落實。當前,長風街道正全力鍛造一支“全崗通”社工隊伍,推動他們從“經驗型辦事員”向“專業型治理者”轉型。
“社區治理不僅是解決眼前問題,更要提升社工的專業素養,讓他們真正懂社區、會治理?!鄙罡用駞^多年的郭穎道出了關鍵。數字技術更為社工插上了翅膀,“社區云”平臺的“分色治理”功能,實現了“一戶一檔”的精細管理。
每一次走訪、每一次服務都清晰記錄在案:長風二村第五微格,網格員走訪獨居老人諸先生時聞到煤氣味,立即開窗通風并聯系搶修,排除安全隱患;曹家巷居民區網格員成功調解了一起鄰里糾紛:孤寡老人因樓上噪聲安裝震樓器,經過網格員多次溝通協調,最終促成雙方相互理解。悄然化解的安全隱患與鄰里心結,讓社區的安全感和溫度變得可觸可感。
原標題:《社區需求如何精準入戶?長風新村街道“四色鑰匙”轉動治理之門》
欄目編輯:顧瑩穎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解敏 通訊員張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