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治理的實踐場中,石沖社區錨定“公益打底、多元協同”方向,探索可持續服務運營路徑,通過純公益托底、半公益惠民、低償+市場三種模式筑牢服務根基,讓社區服務“活”起來,同時聯動多方構建治理共同體,為基層治理效能升級打開新格局。
打出運營“組合拳”
筑牢服務根基
純公益托底,就業賦能“先手拳”
寶媽們在石沖社區微工場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全省首家社區公益性“零工市場”扎根黨群服務中心,依托“需求匹配”搭建“家門口的就業橋”,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與居民求職愿望。截至目前,這里已發布崗位1223個,21場招聘會和技能培訓場場爆滿,助力1271人在這里找到了心儀的工作方向。延伸的“小社微工場”,基于“靈活就業支持”理念,將適合社區場景的工作引入居民生活圈,為全職寶媽、大齡居民等群體提供就業緩沖期,今年以來累計服務超115人次,訂單額突破1.2萬元。居民感嘆道:“在這里,不僅能找到工作,更能找到生活的底氣。”這種模式既緩解了結構性就業矛盾,又通過勞動賦能增強了居民的社會歸屬感。
半公益惠民,服務提質“攻堅拳”
石沖社區為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介紹家政超市服務
全市首個區級“南粵家政”服務超市,是社區為居民量身打造的“生活助手”。構建“線上+線下”的立體化服務體系,線上小程序實現養老、母嬰、保潔等20多項服務即刻響應;線下實景體驗區通過技能展示、互動教學,提升服務可及性。8家優質家政企業入駐,用“成本價+微利”模式提供服務,形成了“服務創收—反哺公益”的良性閉環,300多張訂單、9萬多元營收背后,是公共服務普惠化的生動體現。搭建家政人才對接平臺,通過“線上+線下”進行登記就業,629名注冊用戶、87名求職者在這里實現“家門口就業”。
低償+市場,共治激活“連環拳”
社區牽手江門開放大學、貝佳智家職業培訓學校等5位“合伙人”,開設少兒無人機、瑜伽、八段錦等課程,6期47節課吸引103人參與,體現了居民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自6月運營以來,營收2.33萬元,近30%的營收納入社區營運收益,用于社區公共事務支出,這種“低償服務反哺公益”模式,讓“花小錢享好服務”成為日常,通過文體活動增強了社區凝聚力,社區活力節節攀升。
石沖社區與社區合伙人江門開放大學開展無人機、八段錦課
凝聚共治“向心力”
構建協同生態
社區治理打破“單打獨斗”的傳統模式,推動30多家企業商戶、教培機構、周邊院校成為“社區合伙人”,構建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治理共同體。
石沖社區與江門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
江門幼師的成長課堂、五邑大學的非遺體驗……4所院校帶來的50多場活動,讓上千名居民受益;“陣地換服務”的妙招,讓黨群服務中心升級為集生活服務、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體。這種“企業獻愛心、院校傳知識、居民享服務”的協同模式,既降低了治理成本,又提升了服務專業性,實現了“1+1>2”的治理效能。
石沖社區攜手蓬江區婦女兒童服務中心開展多元課堂
錨定升級“新賽道”
規劃長遠圖景
面對陣地運營成本高、人手緊張、合伙人深度協同不足等挑戰,社區早已規劃出清晰的“升級路線圖”:設立運維專項基金、引入專業團隊降本增效;招聘高校見習崗、推行志愿者“星級評定”;制定《社區合伙人服務清單》,推動“捐錢捐物”到“共創共建”轉型,提升運營效能。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蓬江區委社會工作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